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浅品三国之魏国三公任命之谜 聪明人办聪明事

济宁晚报 2019-03-15 10:01 大字

文/宋延坤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征战一生的曹操在洛阳去世。出于稳固内部局势的考虑,曹丕当上丞相和魏王之后便对权力蛋糕进行了重新分配。这一年的二月份,曹丕对三公的几个职位进行了安排,其中,太尉一职由贾诩担任,这样的安排让朝廷众臣觉得合乎情理,同时也有些意外。正常,是因为贾诩一直都在曹魏集团内部担任重要职务。不正常,那是因为贾诩似乎不应该有这么好的“运气”。

投桃报李,封高官以示感谢

曹操终其一生使用了很多谋士,其中,荀彧、郭嘉、贾诩、荀攸和程昱这五位谋士在曹魏集团内部的分量最重。然而,荀彧、郭嘉、程昱和荀攸截然不同甚至有些悲剧的命运,让人不得不怀疑贾诩会不会得到一个善终。

因为坚决反对曹操进爵魏公,荀彧忧郁而死,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被曹操逼死;荀攸虽然带头支持曹操进魏公,却在跟随曹操征孙权的路上去世;郭嘉虽然足智多谋却英年早逝;曹丕称帝后封程昱为卫尉,可这个官职级别属于次于三公的九卿,且程昱在曹丕称帝当年就去世。和前面四位老同事等其他前朝重臣、曹氏宗亲相比,贾诩不仅没受到打压限制还升官了,这个结局可不是一般的好。

贾诩为什么会被曹丕委以重任?在很多人看来,主要是因为贾诩为曹丕顺利夺取世子大位发挥出了重要作用:第一,贾诩曾建议曹操立曹丕为嗣。在选择接班人之前,曹操向贾诩、崔琰等一干重臣秘密征求意见,贾诩以刘表、袁绍“废长立幼”的例子间接表达了自己拥护曹丕的态度;第二,贾诩曾给过曹丕正确的争储建议。据《三国志》记载,在曹操尚未确定太子人选之前的217年,曹丕便派人向贾诩征求意见。贾诩说,“希望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就可以了。”这番话听起来是不是很没营养?其实不然,在笔者看来,这番话里的“道德”、“气度”、“士人”和“孝道”等关键词,都是当时天下人尤其是士人非常重视的修为,贾诩让曹丕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而不是出一些阴谋诡计,恰恰是想让他做一个高德的、成功的、能被广泛认可的人,而这样的人,恰恰也是最容易收获成功的人。

熟悉曹操立嗣一事的人都很清楚,尽管曹丕的综合能力远胜曹植,可从个人喜好的层面来看,曹操更偏爱曹植,甚至有好几次想将曹植立为太子。曹植的文学造诣比自己高,这很得父亲的欢心。曹植的脾性狂放不羁,是典型的文艺青年,这一点又非常对父亲的口味……这样的形势一度让曹丕非常着急,如果没有贾诩及时给出了正确的建议,让他找到了夺取最终胜利的方向,曹丕恐怕早就自暴自弃了。所以,当曹丕接任魏王的时候,怎么可能不感谢贾诩?

独善其身,极符合曹丕心意

曹丕顺利当上太子并承袭了父亲的官爵,贾诩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出于报答贾诩恩情的考虑,曹丕应该表示一番,而高官厚禄似乎就是最好的表示方式。不过,在笔者看来,任命贾诩担任太尉的目的可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谢意,曹丕确保自己真正掌控大局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曹丕需要怎样的一个人去担任太尉这样的三公职位?首先,这个人得有一定的影响力,要不然就不能体现出魏王信任众臣的公心;其次,这个人不能过于贪恋权力,更不能有结党营私的心思,要不然,曹丕的王权极有可能会被削弱。那么,贾诩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一,贾诩在朝中的分量很重。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智谋一流的谋士,而能胜过贾诩的却是屈指可数,其中,劝说张绣归降曹操、劝说曹操在绝境下坚持打官渡之战、离间马腾和韩遂、帮助曹丕赢下夺嫡之争等事,就足以说明贾诩的智谋。还有,虽然他没有成功说服曹操不要匆忙发动赤壁之战,未能成功劝说曹丕不要轻易讨伐东吴和蜀汉,可从这两件事的结局都可以让我们看出贾诩的长远眼光。当然,也正是因为贾诩高出普通谋士的能力,所以才先后担任过执金吾、参司空军事、太中大夫等重要职务。

第二,贾诩为人处世非常低调。对此,《三国志·贾诩传》中是这样描述的:贾诩归降曹操之后异常低调,平时没啥事也不出家门,哪怕是在子女婚嫁这种大事上,贾诩也不和权贵结儿女亲家。

第三,贾诩不属于任何派系。在三国时期,但凡是有一定规模的军事集团,内部都会存在很多股势力,曹魏集团内部的同样如此。而贾诩的家族在东汉时期也算是一个大族,他的父祖都曾在朝廷上担任过封疆大吏,先祖贾谊更是西汉著名的文学家。但是,贾诩却一直没在曹魏集团内部培养自己的派系,更没有攀附其他权贵。再者,尽管贾诩为曹丕顺利登上大位置发挥出了关键作用,可他始终没有主动的态度。

曹丕需要一个有影响力但不会拉帮结派的人,而贾诩恰恰就是这样一个人,因此,在曹丕的眼里,贾诩就是太尉的最佳人选。

拉拢人心 三公任命有深意

在笔者看来,还有一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决定了曹丕有必要让贾诩去担任太尉,那就是贾诩本人在道德层面不够“完美”的缺陷。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御史大夫和相国这两个三公职务的任命上看出来。

在《三国演义》中,曹魏的御史大夫王朗和相国华歆被刻画成了助纣为虐、阴险奸邪、趋炎附势的形象,那么,这两个人在历史上的形象又是怎样?在《三国志》等史书中,王朗是一个品德完美、性情严谨、乐善好施、勤俭节约的人,华歆是一个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一诺千金、与人为善、忧国忧民的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这两个人的品德都得到了极高的评价。这两个人能够被曹丕任命为三公职务,为曹魏集团发展壮大做出过杰出贡献是一个方面,两人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原因。

在两汉魏晋时期,一些人要想在仕途上有所成就,需要本人具备极强的工作能力,同样也需要高尚的情操,华歆和王朗有能力又有道德,曹丕当然会优先考虑这两个人去担任三公职务。和这两位同僚相比,贾诩在道德方面的瑕疵可就有些扎眼了,尤其是贾诩干了以下两件事:189年九月,董卓废掉了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而在当时,贾诩是董卓女婿牛辅的幕僚;192年,王允联合吕布刺杀了董卓,牛辅的人头也被送到了长安。贾诩在逃命的路上,偶遇了担心被“算后账”而逃跑的李傕和郭汜,经过贾诩的一番劝导,李傕和郭汜又率军杀回了长安,刚刚安定下的朝局也再次陷入了血雨腥风之中。董卓是国贼,李傕和郭汜又搞乱了恢复安定不久的政局,贾诩先后两次扮演了助纣为虐的角色,尽管他本人当初或许是无心,可身上毕竟还是背上了污点。

既然王朗和华歆是品德高尚的人,贾诩又有何资格与前面这两位并列?在笔者看来,曹丕之所以坚持任命贾诩为太尉,也是做给更多“贾诩”看的。曹操在创业之时的用人标准是“唯才是举”,这样做为曹魏集团的发展壮大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却也将不少品德不够高的人纳入麾下,那么,如何安抚住这些品性有瑕疵的人的人心呢?任命贾诩似乎是一个好办法,因为这样做可以传递出一个信号——只要你们老老实实的,就可以像贾诩那样得到重用。

新闻推荐

70英寸电视标“80英寸”拼多多涉嫌欺诈

电视机按80英寸液晶电视机进行售卖,以假充真、虚假宣传,涉嫌欺诈。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