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文物多“岁修”少大修□夏凡

池州日报 2019-03-15 07:00 大字

近年来,有关文物保护的话题备受瞩目。广东拟启动“岁修”资金为珍贵文物保“健康”,省级以上文保单位每年将获3万元维护文物资金。

何为“岁修”?顾名思义,就是每年有计划地进行维修保养,以确保其安全、外观等。平时修修补补,可避免大修大补,这是生活经验。对文物而言,同样适用。历史文物饱经岁月沧桑,轻者弱不禁风、小病缠身,重则早已“风烛残年”。对它们细心呵护、加强日常“照料”,不仅可以节约大修的巨额开支,对文物保护而言也是必要之举,能助文物“延年益寿”。

那么,如何做好“岁修”?资金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对此,加大投入力度很有必要。据报道,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将在今年内出台相关文件,推动文物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今年内将拨款2000余万元,用于全省711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日常保养维护。2000余万元、711处,这对文物保护而言是重大利好,当然也意味着工作繁杂、责任巨大。切实把钱用好,把工作做细,把监管抓细抓实,至关重要。

除此之外,“人”也必不可少。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人都知道,文物修复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做好日常养护,意味着需要更多行家里手。加强统筹谋划,及早行动,因地制宜地培养一批能做好文物日常养护的“医生”“护士”势在必行。 

摘自《广州日报》

新闻推荐

董林代表履职的第七个年头

3月13日,董林在山西代表团小组审议时发言。2月26日,董林(左二)正在杜儿坪煤矿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工友交流、调研,为全国两会做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