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菜市场的流光余影
□山里人 图/文
“二月二,龙抬头。”这天,岱北农贸市场拆迁,要开辟为马路了。
下班后,我从公交车上下来,看见夕阳下工人们正站在市场中间摊位的顶棚上忙着作业,心里陡然生出几分眷恋来,于是围着市场又东西走了一个来回,用手机拍下了烧酒铺前提着酒葫芦的寿星雕像,坚持最后一次卖“山水”馒头窝头的女子、卖南京盐水鸭的女子,还有一位趴在爸爸已经腾空的摊位上写作业的男孩。
过去我上下班都要穿过市场,有时随手就拍些照片,拍得最多的还是爸爸妈妈是在这里做生意的孩子们。他们中有一些一满月就被抱出来,当妈的一边卖菜一边还不忘给孩子喂奶。孩子们一天天在市场里长大,三三两两在市场里玩耍,上学了一放学就趴在摊位上写作业。市场就是他们的童年。等他们长大了,有时回想起来,鼻子里该仍然会弥漫着青菜叶子、盐水鸭的味道。
在拍摄山里风光的同时,我有几年时间一直在拍摄这座城市的市井街巷。生活所在,就是风情所在。那时的城市不像现在整洁。像菜市场这样的地方,像摊点摆满马路的“马路市场”,花花绿绿,往来不息,乱自然难免,但在镜头下却别有“风情”。我很庆幸自己为这个城市留下了一本老相册。城市的记忆也是我的记忆。
“每一座大城市都是一本记录簿,是一份文件,是一种记忆。它承载的并不是大自然的性情,而是居住在这片土地中每位居民的幻象。……每一座城市都是一部作品,是一首诗,一支舞,一场剧……”这是我在关于意大利摄影家米莫·约蒂塞的书《魔幻暗房》中读到的一段话。
我在的城市是中小城市,因为依偎着一座大山,所以自然又承载着“大自然的性情”。我不太理解这段话中的“幻象”除了艺术的想象和创作外,是否还有更深层的涵义,但一座不大不小的城,依然是“记录簿、文件、记忆”。这里既承载着像市场里的人们生活那样的酸甜苦辣,也会在人们的心中滋生出这样那样的希望和幻想,所以也是“一首诗,一支舞,一场剧”。
冬天里的风景总显浅淡,节假日不动相机时,我到图书馆读书,这样就读了布列松、杜瓦诺、拉蒂格、约蒂塞、森山大道,零零星星捕捉到一位位摄影大师面对他们生活和钟情的城市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正像拉蒂格在一则日记里记的那样,“这种智慧并不刻板,而是活灵活现,授人以渔”,“既能让人如沐春风,又能引人反思;既能让人看到色彩缤纷的世界,又能将生活看通透;既能闻到空气中的芬芳,又可以在寂静中听到鸟的低语。”
春风又绿,该出门去了。
新闻推荐
两个家庭的冷暖,亦是一个时代的悲欢——近日,由王小帅执导的电影《地久天长》曝光剧情版预告,短短三分钟诠释出电影三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