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进校园,是堵还是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西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贵溪市樟坪畲族乡乡长雷燕琴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交了《关于禁止中小学生在校园使用智能手机的建议》。雷燕琴代表建议,由教育部牵头,各部门通力合作出台相关文件,全面禁止中小学生在校时使用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智能手表在内的所有可联网的通信设备。
这一消息一经发布就被顶到了微博热搜的第二名,既有网友表示“我是大人都想有人管管我玩手机”,也有人指出了“一禁了之”的弊端。近年来,在对待“学生带手机进校园”这一问题上,几乎所有的学校都采取了抵制的态度,既有让学生上交手机的柔和管理办法,也有销毁手机的激进措施。然而,至今仍未形成一个有效又温和的管理办法。
本期主持:曹雅欣
点评嘉宾:百度百家号君山老师全国人大代表雷燕琴网友@青春校园精彩事知乎嵇可睿红网朱小峰搜狐账号传播评论北京青年报史洪举全国人大代表林永忠
■委托人:胡先生
■方 式:读者来电
■话 题:智能手机的管理已经成为中小学校面对的普遍难题,没收、销毁、屏蔽信号、禁止充电……老师和学校为了管控学生玩手机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当禁止智能手机进校园成为国家规定,真能管得住学生?正方一“堵”解千愁
2018年发布的《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显示,在4个国家中,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为68%,远远低于韩国和美国,但中国中小学生智能手机拥有率达68.1%,超过美国和日本。不少声音认为,禁止智能手机进校园利大于弊。
●百度百家号 君山老师
学生手机带进校园,如果上瘾后再想通过疏导的方式让其放下手机,这其中涉及到一个谁来疏导的问题。让老师来疏导?那万一发生意外呢?我们绝不能奢望把这么“危险”的事情全交给老师,因为老师对学生无绝对的“管理权”,有的只是“服务义务”。试问,你如何能要求一个服务员去管顾客的闲事呢?若顾客不高兴了,受批判事小,丢饭碗事大啊!所以,能一禁了之的事情,咱何必衍生出那么多麻烦呢?
学校是铁打的营盘,学生是流水的兵,校园禁手机对学校来讲是长远之策,但对一个学生来讲,也就是三两年的事情。不管时代怎么发展、科技怎么进步,在“应试教育”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手机问题,当断不断就会反受其乱,我们不应该模棱两可地去“疏”,而应该直截了当地“堵”。
●全国人大代表 雷燕琴
许多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更看重娱乐功能,一有时间就玩游戏,甚至在课上也会打游戏,微信、QQ聊天,耽误学业,影响课堂秩序。学生在课间本该休息锻炼的时候玩手机,导致缺乏锻炼,身体素质下降;学生长时间玩手机,视力会急速下降,还会给颈椎、脊椎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而在思想问题上,一方面学生容易形成攀比之风,觉得自己手机的款式、功能不如其他同学,盲目追逐的后果是带来价值观扭曲;另一方面,网络上存在着良莠不齐的信息,会给学生带来不健康的心理甚至意识形态的不良认知。反方 越施压,越反抗
手机虽然是一个“微型网吧”,游戏、电影、社交样样俱全,但同样也是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纽带,有网友指出,适度玩儿手机也是学习压力的一种调节,若不让学生带手机入校,可能只是让学生换一种发泄方式。
●网友@青春校园精彩事
中学生学习需要劳逸结合,功课学习和业余兴趣爱好的结合,才是最自然、最科学的学习打开方式。有些时候自然规律就是如此,越施压、越强加,反而越反抗,于是学生们就会找到另一种方式来发泄和平衡。
禁止学生带手机入校园,以为这样就可以管制学生,让其乖乖听话,认真学习,却从教育的根本理念上越走越远,没有意识到根本的问题其实在体制和环境,应该尝试给孩子塑造一个更为开放、丰富、充实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孩子们既能学好习,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发展,这样一来,不仅学习效率变高了,成绩上去了,学生的发展也更加良性和健康。
●知乎 嵇可睿
比较好的中学都已经开始推进下一轮的电教化了,在北京很多好的中学都已经在尝试升级电教设备与移动端应用于教学了,这是趋势。
未来的学习方式与过去的学习方式会有很大的差别,对信息的时效性渴求度更高。尤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浪潮下,都说对于时事政治的比重会逐渐加大,但是基于传统封闭式教学的环境中,如果不引入互联网,学生怎么能及时了解时事动态?现在不让孩子学会使用这些工具,等他们“成熟”后再慢慢适应,这对孩子的教育成本有多高?这不是反其道而行之么?让孩子学会未来的生活方式才是教育的本质。禁,没那么容易
学校管理手机的探索之下,一些扎眼新闻也屡屡出现。比如有学校安装手机信号屏蔽仪,结果误伤周边居民;某中学要求如果学生带手机到学校不上交,一旦被发现就要销毁,结果引来家长索赔……“禁”的背后,很多细则值得商讨。
●红网 朱小峰
因为部分学校在使用APP授课,要求学生必须使用手机、平板电脑参与教学,因此学生就堂而皇之地将电子设备带入学校,带入课堂。客观地说,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上课不是不可以,只要控制好时间,比如将每一次的使用时间限定为15分钟至20分钟。但是,实际的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未必会严格遵守这样的时限规定,只要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这里的监管是个大问题。而且上课结束后,学生会不会就主动消除玩手机的念头,乖乖学习,也是一个问题,毕竟学生的自控能力还是较弱的。其实,不用APP,不用平板电脑上课,不用所谓的“智慧课堂”,使用实体教科书和PPT辅助,未必就不能把课上得生动有趣。
●搜狐账号 传播评论
现在的学生存在心理脆弱问题,个别学生因为将手机等带进学校,被教师发现后,手机被没收并受到批评,学生自己冲动之下走上绝路,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心理困扰。2018年1月19日,江苏省南通市一名高三男生曹某其因为带手机上学被老师训斥,在家中跳楼;2019年1月13日上午,河南新乡获嘉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进行周考测试,侯某拿手机找答案,监考教师发现后按照校规暂时将手机没收,该生次日中午在学校跳楼。
因为管教学生不能在学校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教师遭受到不白之冤,甚至是非常严重的处分,以后谁还敢管学生这样的行为?
“堵”与“疏”怎样结合
尽管我国尚未在国家法律层面对中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做出规定,但是中小学生沉迷手机的问题已经引起有关部门注意。如何让智能设备真正物尽其用又不扰乱校园秩序,才是真正值得思考的问题。
●北京青年报 史洪举
在限制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方面,有必要取长补短,结合现实背景制定科学合理的国家或省级层面的规定。具体而言,严格禁止初中、小学生携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赋予学校、教师“没收”手机的权力。因为,作为完全限制行为能力人,其携带智能手机不仅没有益处,还可能带来被盗窃、抢夺、抢劫等风险。作为对学生享有监护管理权的学校和教师,自然有处置和“没收”手机的权力。
对于高中生,则可适当予以放宽,如可允许其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但禁止携带进入课堂,并从法律层面赋予学校、教师对违规者的惩戒权和对手机的处置权。这样方能有效避免中小学生陷入智能手机不能自拔,也让学校有更充分的依据处理此类事件,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无忧学习。
●全国人大代表 林永忠
首先,应通过立法对中小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进行限制,可把规范中小学生用手机上升为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新增条款,而不能只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发文就算了,也可以新增网络游戏管理体系,或是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
其次,学校要完善学生使用手机的有关规定,尽可能细化。如严禁学生带手机进课堂,特殊情况需要携带的,告知老师,进入校园后将手机一律上交专门保管;设立公用电话,以满足学生正常联系的需要,以化解由禁带手机带来的通讯刚需压力;对于被查出私自使用手机的学生,要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校纪校规严肃处理,惩一儆百。
新闻推荐
重庆市民可通过手机查询个人房屋登记信息记者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从即日起,重庆市民在手机上就可以快速便捷地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