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国外十年看祖国变化

烟台日报 2019-03-08 11:33 大字

□吕守红第一次出国是14年前。

我就像所有首次出国的人一样,对一切充满了新奇。包括大韩航空上的空姐。

飞机先飞到韩国,尔后转机去新西兰。

新西兰是个移民国家,集中了世界各地的人。但是所有标志牌上有英文、日文和韩文,唯独没有一个中国字。在他们的旅游景点,所见到的亚洲面孔,都是日本和韩国旅游团。

在新西兰生活的一年间,我在36岁不再年轻的年纪,一次性考取了当地驾照,雅思考过了6.5,接下来继续学习、开办中文学校,做义工,照顾儿子成长。我也迅速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

日子因为忙碌而过得充实,尤其能与当地人顺畅交流,使我变得越来越自信。随着我的生活圈子扩大,对外界的了解也就更加客观。不过,生活中遇到不顺心、不提气的事情也不少。

家父随我在新西兰生活过几年,后来去了澳大利亚。在当时,当地人遇到亚洲面孔的人,都会问,是韩国人?日本人?最后才会问,是不是中国人?可见,那时的中国人在海外还没那么多,势头还没那么强。实际上,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还没像现在那么深。

变化总在悄悄发生。2008年的春天,因为工作关系,我和儿子搬家去了澳大利亚。不同于四五年前华人在新西兰普遍买二三十万新币左右的房子,澳大利亚白人中介给我们介绍的都是百万多澳币的豪宅。他们说,现在来澳大利亚的中国人都很富有!他们买的都是百万以上的豪宅!

我儿子申请进了当地人削尖脑袋都想进去的贵族学校Melburn Grammar (墨尔本语法学校),后来又以优异成绩被第一榜录入了全省惟一的精英高中Melburn High。这所学校集中了全省乃至全国最高师资力量。考上的学生接受高中至大学全免费精英教育,大学毕业后必须为澳大利亚政府贡献一定年数才允许出国。)而在以前,一位华人想进这个高中,几乎没有可能性。这种无形的天花板影响着很多华人家长的选择。

在海外,中国人的底气也越来越盛了。

2009年因工作原因,我带着儿子去了加拿大温哥华。大约2011年初,大小报章纷纷报道:中国大陆来温哥华的人越来越多了;华人扎堆的列治文市有不少的华人,他们为了孩子能够学到标准的英语,更好融入西方文化,纷纷往西温哥华迁移;西温哥华市中心繁华地段要开一家大型华人超市。

也是自这一年起,我发现:我家附近的一家银行有了一位华人工作人员,她是上世纪90年代嫁到加拿大的上海女士。与她聊天得知:以前她每周两三天的工作机会,现在华人多了,她每周可以干满五天。

我常去的大型商场的一家时尚女装店里,时尚性感的洋人女售货员中间有了一位来自中国的女留学生,她那不太标准的英语夹杂着我熟悉的中国口音。

高端化妆品柜台,原来不会说国语的香港女售货员在努力地用蹩脚的普通话对来自中国的金主讲解着世界顶级化妆品的使用方法。

不等我反应过来!如雨后春笋般,华人的面孔一下子多了起来。四五年间,西温哥华的房市翻了一番到两番;我熟悉的法式餐厅,主人变成了中国人;中餐馆一家接一家地开了起来;我儿子所在的私立学校,开设了中文课,加拿大白人、韩国人、日本人、伊朗人的孩子都把中文作为二外或三外;在公共场所,洋人会不失时机地用“你好”,“谢谢”,“再见”,“很漂亮”,“好吃”等中国话与华人套近乎或示意友好。

温哥华主流英文报纸每天可见大幅关于中国飞速发展的报道,“中国人抬高了房价”“奢侈品都被中国人买走了”……我知道,这实际上也是对中国近数十年来经济腾飞的另一种诠释。

与此同时,远在世界南半球的妹妹告诉了我同样的消息:新西兰房价飞涨。百万新西兰币的大房子买主都是中国人。

2015年元旦,我又回到了阔别了六年之久的新西兰。在奥克兰机场,我看到了与温哥华机场相同的一幕:机场所有标识都加上了汉语;诺大的机场里面,随处可见成群的操着各地口音的中国旅游团。中国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每天都有往返新西兰的航班。

仅仅十年,无论在加拿大的温哥华,还是新西兰的奥克兰,越来越多的华人在当地正担纲着经济生活中的主角;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学有所成之后,纷纷向国内院校抛出自己的求职意向……中国变了,中国人也变了,变得强大而自信。

2014年,旅居海外十年的我还是决定回来了。

2018年,8岁就留学海外的我的儿子放弃美国通用公司的工作机会,回到香港。

从没放弃学习祖国文化的他,是何等幸运,生逢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

新闻推荐

建筑女工秀古装

3月6日,在中建三局中南分公司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广悦星苑工地上,30名来自施工一线的女工,脱下工装换古装,在“三八”国际妇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