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省地矿局局长王建明:摸清自然资源“家底” 把地质元素融入全域旅游

华西都市报 2019-03-08 04:01 大字

全国政协委员、省地矿局局长王建明:把地质元素融入全域旅游 全国政协委员、省地矿局局长王建明。

“是那天上的星,为我们点燃了明灯。是那林中的鸟,向我们报告了黎明。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一首《勘探队之歌》,曾经风靡一时,激励着一代代地质工作者。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地矿局局长王建明带来两份提案:一份是关于加强地质科普的,一份是关于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

作为地质工作者,王建明言简意赅地称他和他的小伙伴们是“修地球的人”。“归根结底就是怎么按照绿色、生态、环保的要求,按照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们把地球修好,建设好我们的美丽家园。”

关于地质科普,王建明建议,将地质元素融入全域旅游,推动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点等地质科普教育基地有序建设,讲好地球的故事、地质的故事和自然的故事。

说问题/生态修复

存在家底不明规划定位不准

地质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资源支撑和科学保障。

近年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发挥地质工作先行性和基础性作用,切实依靠地质科技力量,在全国开展了京津冀水源涵养区、西北祁连山、川滇生态屏障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积累了一定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经验,取得了明显的生态保护修复效果。

成绩可喜,但尚有不足。

王建明表示,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领域,目前还存在着“自然资源家底不明、规划定位不准确、面上覆盖推进滞后等问题”。

提建议/编制规划

完善国土生态系统评价体系

王建明为此提出建议,首先着力摸清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家底,全面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调查和评价,分析摸清资源情况,尤其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主要生态廊道等重点区域情况,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规范、一致、权威的基础数据支撑。同时,加快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总体规划,扩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范围,完善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王建明说,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亟需统筹以前分散的、零星的评价指标,建立健全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发挥其在自然资源产权保护、用途管制、调查评价、监测监管、治理修复的全链条职责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建设“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绿”的美丽中国。

谈工作/转型升级

让科技成果能够转化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地质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建明说,地质工作者也面临进一步转型升级的挑战,“搞地质工作的就是搞科技的人嘛,你对地球的认识本身就是科技研究的过程,让科技成果能够转化应用。所以,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技术能力。”

“这种技术能力,除勘探技术方面的能力,科技研发利用的能力,还包括向大众普及地质知识,提高民族生态文明素养的科普能力。”王建明说,生态环境美好如同一个人玉貌花容、气宇轩昂,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外科护理地球表层的肤发(植被),更需要地质内科保育地球的筋骨(岩石、山体)和血肉(土壤、水),从根本出发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需要不断强化地质科普,才能让人民群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地球和自然的环境现状及演化规律,从而更新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并按照自然规律科学地参与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话科普/提升载体

将地质元素融入全域旅游

地质科普非常重要。王建明就此称,目前,我国地质科普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总体较为滞后,不少地方面临着载体缺乏、人才紧缺、资金不足、重视不够等问题,地质科普现状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比如,地质科普人才明显不足,缺乏鼓励地质专家、一线地质科技工作者参与地质科普的激励机制。地质科普工作经费十分匮乏,难以开展经常性、高质量的地质科普活动。”

王建明建议:“将地质元素融入全域旅游,把地质元素的旅游价值和科普功能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点等地质科普教育基地的有序建设和完善提升,讲好地球的故事、地质的故事、自然的故事。此外,国家在项目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各级地勘队伍加强地质科研,重点强化应用型地质科技创新工作;切实提升校园地质科普教育水平。”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

新闻推荐

家常食物趣话 □关立华

铡美案》中包公有一段唱词挺有意思:“常言说,论吃还是家常饭,论穿还是粗布衣。”你看,早在宋朝的时候,包公就说家常饭菜...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