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委员呼吁:放下手机,抬起头来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身边,你却在低头玩手机”。当我

烟台晚报 2019-03-07 09:43 大字

■放下手机聊手机

三位澳门政协委员的“手机观”

5日晚,三位澳门政协委员坐在港澳委员驻地公共休息区一起品茶聊天。她们放下手机,聊及的却是有关手机的话题。“在澳门,中小学生是不可以在学校使用手机的,即便有些家长为了联络方便,让孩子带了手机,我们也会代为保管,放学之后再交还。但是,有些孩子对手机已经形成了依赖,离开手机,就会表现出焦虑,这个问题值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濠江中学副校长陈虹对此颇为忧虑。

“不仅心理依赖是个问题,手机对孩子视力的伤害才让人震惊呢!”全国政协委员、澳门镜湖医院副院长吴培娟讲起了4个月之前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当时,一位17岁的青年因为眼睛突然看不见东西,被家人送来医院就诊,经检查询问才得知,原来该青年每天玩手机长达8至10小时,造成眼底血管堵塞导致“眼中风”。“根据我们医院眼科的数据,近视者越来越年轻化,年纪最小的居然只有三四岁。”

吴培娟的话让一旁的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妇联总会会长贺定一唏嘘不已。“手机虽然方便了人们交流,但也委实害人不浅。”她说,有了手机之后,人们减少了面对面的沟通,疏离了人与人的关系。

小小一部手机,看似联通了世界,但过度使用,危害真的是不小。说起这些,三位委员收起了笑容。“如今的孩子,从出生就在一个充满电子产品的环境里,很多家长迁就孩子,就用手机代替了亲子活动,这对孩子来说害处很大。”作为教育工作者,陈虹希望家长们不要过早让孩子们接触电子产品,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以前,要多增加亲子活动,多一些面对面的交流,及时了解并关照孩子的情绪,这对孩子的成长很有帮助。“我们家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一家人在一起饮茶、吃饭,所有人都要放下手机。很多年了,从我爸爸开始就这样要求我们。”吴培娟委员说。

“低头”的问题抬头解决

“现代人对手机的依赖真是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包括我在内,也经常要用手机处理越来越多的事务。”接受记者采访前,医卫界全国政协委员高永文刚刚用手机处理了一个公务邮件,他一边耸了耸肩,一边无奈地表示。作为一名骨科医生,高永文深知低头对颈椎的压力很大,所以他经常提醒自己及身边的朋友、患者,低头看手机一段时间,一定要左右转动一下脖子。

高永文告诉记者,颈椎经常向前弯曲,椎间盘会承受很大压力,很快变直、退化,造成颈椎变形,严重者还会压迫神经根,造成上肢放射性疼痛,甚至压迫脊椎神经。“因此,用手机工作时尽量将手机放在眼睛平视或者需要仰视的位置,让头不必低下来,如果实在不行也要尽量缩短低头的时间,时不时左右拉伸一下颈椎。”高永文说。“‘低头’的问题需要用抬头的方法来解决。如果已经因为长期‘低头’工作而导致颈椎问题,也不必过于惊慌。早期的颈椎问题都可以通过运动来治疗,比如在家里可以做平板支撑、‘小燕飞’等动作。”谈到“低头族”的问题,医卫界全国政协委员邢更彦向记者“科普”知识。邢更彦更为推荐的运动处方其实是游泳。他介绍,坚持游泳2月以上,95%以上的颈椎病患者症状会得到改善。“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颈椎问题还可能连带导致腿部、关节等问题。如果是比较严重的颈椎问题,则一定要去医院做专门检查,特别是找从事运动医学的医生开运动处方,不能盲目治疗,更不能盲目听信一些养生节目说的所谓‘颈椎操’,很可能延误病情。”邢更彦最后特别提醒说。

低头玩手机颈椎负重54斤

根据发表在《国际外科技术》杂志上的一篇研究,常年低头发短信和玩手机易损害颈椎。

用手机发短信时,一般人会习惯性低着头,头和身体呈60度角,此时颈椎(肩膀以上的脊椎部分)承受的压力达到60磅重(约合54斤)。

人们每天花2到4小时弯曲脖子发短信以及浏览手机网页,这种习惯对颈椎健康来说很不乐观。“颈椎的自然曲线会扭曲,进而造成提早磨损,撕裂,退化和损伤,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该研究的作者写道。

我们的头部抬起时,重量是9斤到10.8斤,而低头会增加重力作用。所以,低头时最好减少弯曲度,减轻颈椎的压迫力。该研究指出,低头15度就已经为头部增加24斤的重量。

微习惯微举措,放下手机动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由于日常工作的性质和方式,不可避免地也是“手机控”。“没办法,很多的工作都需要在手机上处理”。在他看来,伴随网络和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不管是上班族、老人,还是孩子,成为“低头族”,难以避免。但是去年看的一本书,给了丁磊破解这一状况的思路。

这本名为《微习惯》的书,倡导个体通过对一个微小举动的坚持,进而让其自然而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解决‘低头族’问题,不妨一试。”丁磊说。

目前不管城市还是乡村的儿童,户外活动时间,比过去的孩子少很多。“难道不是因为各类城市空间的愈加高密度,青少年的户外和室内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孩子才慢慢成为‘宅童’吗?”丁磊指出。

去年一份针对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调查,让丁磊看得很心痛,“建议先从给孩子们建立一片有趣的活动场所做起,还可以把空置的室内场所改造成青少年宫,探索建立儿童现代教育体验中心,通过让微环境变得有趣,而让低龄‘低头族’动起来。”

“成年人在引导孩子放下手机,走向户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丁磊说,我们要求孩子不要久坐,自己是否可以先定一个手机闹钟,让自己每坐一小时,就起来动一下,让每周在户外活动成为习惯?”

连续用手机不宜超过40分钟

全国政协委员、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对于“低头族”有着更为直接的认识:“一般来说,18岁成年后,近视的度数基本就不会变化了。但现在人人不离手机,近距离的用眼过度,导致一些中年人不到半年时间近视度数增加300-400度,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手机对于青少年眼睛的危害就更大了!”何伟说,手机屏幕会发出380-420纳米波长的蓝光,这是一种有害的氧化光线,直接影响细胞的代谢,对于尚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眼睛危害自然更大。

何伟特别强调,儿童在0-6岁时,是视力、立体视等视功能发育和完善的“黄金期”,所以,这段时间的异常用眼,会直接破坏正常的眼发育。

“对于孩子的用眼教育,一定是行胜于言。要控制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家长需要先有意识,并尽量减少在孩子面前用手机的时间。”何伟建议,连续使用手机的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呼吁立法预防“手机控”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黄燕苹对去年的新闻印象深刻:2018年8月,宁波一名14岁男孩因爸爸责骂其用手机玩游戏而割腕自残。同一天晚上,另一名10岁男孩因家长不让玩手机而跳楼自杀,“还有多少年轻的生命被手机侵蚀?!”

如何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黄燕苹认为,首先应加强立法,及时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建议增加“国家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产生手机依赖”“国家鼓励研究开发仅用于通讯和学习的未成年人手机、软件”等内容。“降低青少年手机依赖,宜疏不宜堵。”黄燕苹说,不能粗暴地切断青少年接触网络的机会,而是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力,引导青少年树立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提高自主辨别网上不良信息的能力。学校要将网络教育列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家长要以身示范,重视关爱和陪伴,尽好监管责任,严格控制子女使用手机的时间与内容。

手机不是“带娃神器”

现在连两三岁的孩子也迷上了手机、平板电脑,游戏、聊天样样熟络。是什么让孩子成了“低头族”?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认为,原因不在孩子,在大人。

有的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把手机当成了“带娃神器”。柳茹说,很多孩子都问过家长这样的问题:“您看手机比看我的时间还长,您是爱我还是爱手机?”“为什么大人能玩手机,我不能玩?”……家长常常忽略这些话语,只有发现孩子视力下降、游戏上瘾、不爱与人交往时,才意识到“低头”的严重性。

如何解决?柳茹认为,家长要放下手机,珍视亲子时光,尽好监护责任;学校要树立正确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不要看到学生使用手机就简单地收缴,要开设提升综合素养的课程,培养学生鉴别能力,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堵不如疏,疏不如导”;全社会也应多想办法吸引孩子“抬起头来”,多支持孩子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学习与发展,例如,可以开展“二十四节气”、“故宫亮起来”等儿童感兴趣的活动与课程,充分发挥文化影响力与吸引力。综合《人民政协报》等

新闻推荐

新华保险为近5万劳模送保障

本报讯(通讯员郝慧)近日,新华保险河南分公司发起“河南省关爱劳动模范爱心公益行动”,用保险为劳模筑起一道“风险屏障”,弘扬...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