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生命如野花般艳丽多姿 陈梦家诗歌《一朵野花》赏析

兰州日报 2019-03-05 02:12 大字

陈梦家(1911年—1966年),浙江上虞人,曾用笔名陈慢哉,中国现代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诗人。陈梦家在三十年代的诗名很大,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称为“新月诗派的四大诗人”。其诗重视表现“自我”,注重音韵和谐及整体匀称,善于吸收格律诗特点写自由诗,对新月派的形成和发展影响较大。著有诗集《梦家诗集》、《不开花的春》、《铁马集》、《在前线》、《梦家诗存》及其他学术研究等多部专著。

□孙永芳

作者: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春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朵野花》是现代诗人陈梦家于1929年1月创作的一首咏物抒情短诗。此诗写了一朵野花的自然、自在、自信的纯美,并以优美的笔调歌咏它,同时诗人亦借野花来表述他对于自己的诗歌生命的一种认识与欢欣,其中所蕴含的乐观、昂扬、超脱的生命态度与情趣,是有着普遍意义的。全诗形式整齐,通篇押韵,和谐流畅,也是标准的新月格律诗,同时其落笔舒缓有致,情绪抒发自然朴素,达到了咏物喻人的艺术效果。

在意象的营构上,《一朵野花》选用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野花”作为单个意象,却诠释了整体的象征图画。“野花”与诗人的情感完全密合无间,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天一无缝的艺术化境。这里的“野花”意象旨意得到充分延展,明显赋予了诗人自我人格色彩。此外,在《一朵野花》这首诗里,诗人并没有赤裸裸的倾泄情感,而是把它们化为具体可触的形象,荒原上的一朵野花,就是这种主观感情的客观化,使情感的表现蕴藉而含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并且能够激起读者更丰富的联想。

陈梦家的诗歌在哲思意蕴上受英国浪漫主义前驱布莱克的影响较深,他尤为推崇布莱克那种在简易的外表后面隐藏着深刻人生见解的诗风。

布莱克的诗歌在表面上看来似乎确实比较简单,但这种简单决非一种空洞无物,而是在简单的外装下隐藏着诗人深邃的思想。他的《天真之歌》从小事物中能够看出大宇宙,“在一粒沙中见一个世界,在一朵花中见一片天空”,诗人超群的想象力领悟到事物间的联系,他的诗富于哲理,布莱克的过人之处正是在于他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他深邃而复杂的思想,给读者以无穷的思考。

试看《一朵野花》在哲思意蕴上呈现出来的艺术品格。它不仅仅写了荒原上的一朵盛开的野花,更于野花意象之中蕴含了一种自信,向上的生命力量。这朵在荒原里自开自落的野花,无意之中寄托着诗人很多的人生体验和思考。诗人构思的巧妙之处在于,他把小小的野花放置在辽阔的荒野,荒原与野花两个意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野花星星点点,很不起眼,然而野花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渺小。而是要把握现在,用自身的力量来证实自己的生存。它依然在“荒原”中吐露芬芳,让风,把它带向遥远,让更多的人感觉到它存在的价值——生命虽然短暂,但在短暂的生命里,仍然要享受大自然给它的恩宠,在醉人的春风里向着太阳展示它那短促的生命的美。这里诗人善于凭借具体有形的意象去暗示和启迪一个无限遥远的世界,正像《天真之歌》所启示的那样,无限寓于有限之中,刹那间包孕着永恒。野花的生存态度即是诗人礼赞的生存态度。

陈梦家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时期也是中国诗人对西方诗歌介绍的空前活跃时代。在这种时代氛围之下,西方渊源映现于诗人的艺术思想和表现手法上,特别是布莱克、哈代等诗人给陈梦家的诗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艺术营养。新月诗人在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吸收西洋诗长处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诗坛引进了异色的蔷薇,为当时的诗歌园地增添了一抹绚烂的色彩。

陈梦家以世界性的艺术视野和开放的意识探究中西诗歌的广阔领域及会通,展现诗歌内蕴的多重性,开拓了诗美的境界。陈梦家既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又是一位能够师承和变通的诗学理论家,他倡导“诗是美的文学”,追求新诗的内蕴美,构建起“醇正”与“纯粹”的诗学体系。他以完美的诗篇确立了新诗的命运,更启示了新诗转变的方向,树立了诗的新风格。作为诗人,陈梦家在诗坛只活动了七八年,却创作了一批优秀的诗歌,为中国新诗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他的成就与贡献值得珍视与探幽。

新闻推荐

巨峰镇“海绵式”绿道解决百姓出行难

本报岚山讯(通讯员贺梦燕)“以前每逢下雨天,门口的水坑就蓄满了水,从这走都得小心翼翼的,一不小心就踩到了‘地雷’,脏水喷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