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首场“委员通道” 明年我国将发射火星探测器
□本报记者赵琳魏然
齐静
回应各方关切,展现履职风采。3月3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前,首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举行。多位委员亮相通道,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吴伟仁:
2020年我国将发射
第一个火星探测器
就在几天前,从距地球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传来捷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结束了长达14天的“休眠”状态,自主唤醒成功,开始工作。“两台设备均经受住了月夜极低温的考验,目前各子系统运转正常,正开展后续探测研究工作。”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委员介绍,“嫦娥四号着陆器设计寿命是半年,‘玉兔二号’月球车设计寿命是3个月,从二者目前的状态来看,工作时长都有望远超设计寿命。”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嫦娥四号无疑在全球航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目前,嫦娥四号对着陆区月球地形地貌的探索已经完成,取得了很多数据。”吴伟仁说,在月球背面开展科学探测取得的每一个数据,都是人类首次获得的数据,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吴伟仁介绍,2019年底我国有望实现从月球采样返回,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把月球上的月壤带回地球的国家;2020年将发射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并巡视探测。同时,我国科研人员还在研究制定未来的太阳系探测规划。
“太空探索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我们将逐步把科学数据向全世界开放,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也希望未来有更多国家联合参与到太空探索计划中来。”吴伟仁说。
张云勇:畅想未来5G物联生活
清晨,当你躺在床上,智能终端就能通过你的翻身次数感知睡眠质量,预测起床时间;当你起床时,一杯香浓的咖啡已经冲好。当你喝咖啡吃早饭时,智能终端已经为你叫来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把你送到公司;在公司开会,你只需一个人在场,就可以通过网络与身处世界各地的伙伴开一场远程会议。当你需要收发快递时,只需要发出指令,就可以遥控开窗,收取无人飞机精准投送的快递包裹。
在“委员通道”上,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委员这样介绍了5G网络状态下的物联生活。
张云勇说,5G离我们并不遥远。2019年央视春晚,就进行了5G同步传送。在生活中,5G终端有两种:一种是5G智能手机,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智能手机差不多,只是网速更快,下载一部高清大片只需要3秒钟。另一种终端是路由器,可以连接所有的智能终端,比如床上感知睡眠质量的感应器、能接收语音指令的终端等。
“5G真正广泛应用还需时日,但我预测在明年两会,大家就可以享受高带宽、高质量、高体验的5G服务了。”张云勇说。
王宁利:防控近视没有“神医”,必须全民行动
“现场的记者们,我看大多数都戴眼镜,防控近视刻不容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王宁利委员走上通道的开场白,引起一片笑声。
王宁利介绍,我国大学生中近视眼患病率高达80%至90%,而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也达35%到50%,呈现出“小、高,深”的特征。“小”说的是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就有近视的,患近视的人群年龄越来越小;“深”说的是现在近视的度数越来越深;“高”说的是患近视眼的人越来越多,近视发生率持续走高。
“很多人问我,你们眼科医生怎么还戴眼镜?你女儿怎么也戴眼镜?这就更加说明了防控近视没有什么‘神医’‘神器’,必须全民防控。”王宁利说,“我们的一项研究发现,近视眼真正发生的潜在危险期是在学龄前。6岁至7岁的孩子正常应该有150度左右的远视储备。如果幼儿园期间不注重近视防控,不给孩子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尽管刚上小学时孩子不近视,但由于远视储备不足,很容易在小学期间发生近视。一旦变成真性近视就无法逆转。对尚未近视的孩子,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能有效预防近视。”
“今年我的提案说的就是学龄前儿童应重视预防近视。同时,我们应该把质量把控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要减少市面上一些近视防控仪器设备对孩子们视力的二次损伤。”王宁利表示。
针对网上一些“眼保健操无效”的质疑,王宁利回应说:“我们花了五年时间对眼保健操的效果作了评估,结果表明,正确、规律地做眼保健操确实可以缓解视力疲劳。但是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眼保健操上,需要和学业减负、增加户外运动一起进行综合防控,才能真正达到效果。”
宋纪蓉:将建立中国第一所文物医学院
刚刚过去的春节里,故宫又“火”了一把。特别是“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
展出了很多从未“面世”的文物藏品,一票难求。很多人关注,还能不能看到这些难得一见的珍品?
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委员透露,“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将持续到4月7日,欢迎大家去参观。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走红,让越来越多的人对文物修复工作产生了好奇。宋纪蓉介绍,故宫文物医院成立于2016年,工作就是科学分析检测文物材质及其损伤,进行修复,让文物以曾经熠熠生辉的样子呈现在世人面前。文物从仓库里拿出来,首先来到的就是故宫文物医院。故宫文物医院是中国第一所文物医院,有23个分析检测室、16个文物工作修复室,116个文物修复师在那里工作。“文物医生”就是让中国文化的载体、中国的文化遗产延年益寿。
“‘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中共展出了一千多件文物,整个故宫有186余万件(套)文物,不少在历史长河中蒙尘,甚至支离破碎。可能需要几代文物修复师的努力才能完成修复工作。”宋纪蓉感慨,全中国还有多少文物在“自生自灭”呢?不敢想象。
宋纪蓉透露,下一步将和高校联合起来,建立中国第一所文物医学院,为国家培养更多实用型、符合文物保护修复需要的人才,培养更多的“文物医生”。
施一公:
尖端核心技术买不来,必须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建设教育强国,中国如何发力?归国十几年来,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委员一直在高等教育领域耕耘,他结合西湖大学创立的背景使命,进行了阐述。
“西湖大学的诞生和发展,是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土壤之上,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产物。”施一公说,过去一年和很多同事一起全力以赴创办的西湖大学,是一所社会力量主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大学。“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西湖大学有这样的底气?”施一公说,新中国成立70年里,尤其是过去二三十年,国家长期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高等教育迅速普及。过去两年,西湖大学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6000多份申请,择优聘用了近百位世界级科学家,80%以上是中国自己培养、输送出去的优秀学子。
施一公表示,西湖大学不仅是应时势之变,也是应教育之需。“众所周知,中国科学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根据我多年经历以及调研感觉,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还有很大差距,需要更多原创和突破,我国的原创性研究还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可以这样说,尖端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也只能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我们需要培养更多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这是未来中国教育努力的方向,也是西湖大学创校的根本宗旨。”施一公说。
(本报北京3月3日电)
新闻推荐
据生态环境部消息,针对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面积重污染天气,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张碧辉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