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不近人情的美 ——读丰子恺译《草枕》

潍坊晚报 2019-03-03 09:45 大字

□冯雯

《草枕》是夏目漱石1906年写的中篇小说,继《我是猫》和《哥儿》之后的第三部小说。此时夏目漱石39岁,正值写作力旺盛的年纪。丰子恺初译的《草枕》。于1958年出版,我手头的这本别名《旅宿》,除《草枕》一篇还收入了丰子恺谈此译作的五篇散文,为纪念出版六十周年发行,封面古雅,内文字大,装帧排版尚佳。

《草枕》并非以故事情节推动的小说,小说的原力在于主人公画家的艺术观念。他从城市避居到一处如“桃花源”般的僻静温泉旅馆,决意在“非人情”的世界中徜徉,碰到的山中的老婆婆、离婚的女子那美、旅馆的主人、僧侣、即将被征兵到满洲的青年……也一概以“非人情”的艺术的目光视之。他想审美的、离俗的撷取写生的画面,但反倒很少画画,也不以为意,写的汉文古诗反而更多。

夏目漱石借画家之口,表达了他亲近自然、嫌恶现代的美学观点。他的心灵充塞着陶渊明、王维的诗境,他的眼睛常为悲剧的美所震慑,一如那美在火车站送行时看到衣衫褴褛的前夫即将踏上满洲之程,往后一别经年,不明生死。他受到西方拉奥孔一脉的正统美学影响,他是个人主义的、人道的,同时也是无力反抗俗世的一个避世隐士,带着禁欲色彩的知识分子形象。

如果说小说有微弱的情节的话,则当是画家一步步迈入温泉山庄的世界,了解神奇的女子那美的经历,那美身边的人也只为烘托一个有个性的敢说敢做的女子那美,那美是神秘的,时而如做戏般歇斯底里,像幽灵常常从画家眼前飘过,时而又给画家新的刺激,言谈真率无所拘束。

当时畅销的德富芦花《不如归》,丰子恺也有译本,夏目漱石有意反其道而行之,想写作一本“非人情”的小说,足见作家的厌世弃俗。被人指摘不近人情,也许是作家应有之意。长篇大论的美学见地与故事的推动关系太过松散,看起来像是一篇散文。

看《草枕》时,我想由丰子恺翻译再合适也不过。丰子恺说夏目漱石是最像人的人,他们都不爱火车,由此他写了从家乡石门慢慢悠悠走水路去杭州的快适。写人到三十的入秋之感,始自思考死亡。如夏目漱石所说“人生二十而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至于三十的今日,更知明多之处暗亦多,欢浓之时愁亦重。”

别名《旅宿》的《草枕》译文,又加了丰子恺的五篇散文。前页附丰子恺的漫画,上为图下为佳句,丰式译文,有时显得过于圆熟。明畅流丽的一体两面。这本《旅宿》,让丰子恺的《草枕》译本重新面世,推荐一读。

新闻推荐

出门旅游 “格式合同”有猫腻“固定套路”要提防

新华社记者侠克随着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法律意识的提高,签订旅游合同成为消费者旅游出行普遍选择的保障方式,也成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