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中央提案:以军民融合为抓手 消除制约通航发展中的瓶颈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于3月3日在京召开。澎湃新闻从民进中央网站获悉,民进中央向本次会议提交党派提案46件,其中包括《关于进一步推动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
通用航空(以下简称通航)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提案》指出,目前通航产业的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进展缓慢。《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通航产业要实现规模化发展,飞行总量达200万小时。但截至2017年,全国通航飞行仅有83.75万小时,距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提案》指出,影响我国通航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缺乏战略抓手。通航产业发展面临的很多瓶颈问题一直未能找到战略抓手去突破,导致改革进程缓慢,各阶层难以形成合力,表现为整个行业发展的混乱和低效。
二、缺乏统筹规划,盲目跟风严重。当前我国通航产业缺乏全面、专业、合理的整体发展规划,国内呈现通航整机制造在各地一哄而上的趋势,不少地方政府急于实现当地企业的转型升级,风险管控不够,导致资源浪费严重。
三、民航局“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监管思路尚未落实。相关规章的完善和通航法规体系的建立进程较慢,有经验有担当的监管人才紧缺,各地区监管标准和尺度不统一,监管目标模糊,手段落后。
四、现行通航作业补贴不合理。一是各作业项目补贴额度差距过大;二是不同机型执行相同的通航作业项目,享受的通航补贴额度占每小时实际耗用变动成本比例差别较大;三是民航局和部分省份的机场建设补贴不补给民营企业;四是目前国家尚未出台关于支持企业购买国产民机用于国家应急救援项目的对应采购补贴政策。
五、通航运行保障能力不足。一是部分民用机场常拒绝或限制通航飞机进入作业;二是低空空域资源匮乏;三是缺乏专用低空航线。
为进一步推动通航产业的发展,民进中央在上述《提案》中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以军民融合为抓手,消除制约通航发展中的瓶颈。一是军方可依托通航企业组建国防后备力量,研究通航国防后备力量使用机制和补偿办法,有效调动通航企业“民参军”的积极性;二是政府建立军队退役航空专业人才进入通航企业的有效渠道,实现航空人才军民航互通互用;三是政府和军方统筹考虑和规划通用机场的建设布局和军民合用问题;四是政府和军方进一步推动军民航空管联合运行机制,协同解决低空空域使用难的问题。
二、加强统筹规划,多方联动,有效推进规划落实。建议国家发改委协调,民航局与军方及地方政府共同调研,达成共识,出台统一规划,以省级为单位对行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将顶层规划落到实处。
三、优化行业监管,将“放管结合,以放为主”的监管思路落到实处。一是完善规章,建立独立的通航法规体系;二是充实人才队伍,选拔有通航一线工作经验的人员从事安全监察工作;三是统一规范各地区管理局、监管局监管标准和尺度,加强政策法规宣贯及检查监督;四是建立对通航企业实施行业监管的“放管服”清单,实现监管目标化和透明化;五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创新通航监管模式和管理方式,加强精细管理,注重精准服务,降低规制成本,减少企业负担。
四、优化通航补贴政策。一是加大对工业作业和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作业项目的补贴额度,尤其是对国家经济和安全贡献较大的工业作业项目;二是适当提高对大载重航空器的补贴力度;三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通航,通用机场建设补贴的发放须一视同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破除歧视性限制;四是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购买本土生产的通用航空器,在政策补贴和其他配套支持措施上予以考虑,助力国产民机的研发、制造与应用。
五、提升通航运营保障能力。一是建议民航局制定相应政策解决机场拒绝接受通用飞机的问题;二是建议民航局协同军方挖潜更大的空域保障容量,进一步强化低空管理的科技含量,通过科技手段提升管控质量;三是开辟通航专用航线,建议民航局协调相关方开辟通航专用航线,避开军民航限制区域,有效缩短通航作业的转场时间。
新闻推荐
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将于3月3日在京召开。澎湃新闻从民进中央网站获悉,民进中央向本次会议提交党派提案46件,其中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