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新疆吐鲁番助推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一户一工人”培养工程 他们从农家走进车间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2-21 07:18 大字

“这次学习培训的机会,掌握了自己想学的技能,还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成功‘变身’产业工人,还能为家里增加一份收入,我太高兴了,我要好好工作。”新疆吐鲁番市热依罕古丽·买买提日前高兴地对《工人日报》记者说。在吐鲁番市,与热依罕古丽·买买提一样通过当地实施的“湘吐情·一户一工人”培养工程,从农家走进车间实现致富的人还不少。

据了解,自2018年以来,吐鲁番市着眼于助推城乡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充分利用湖南省总工会援疆资金,策划组织实施了“湘吐情·一户一工人”培养就业工程。“湘吐情·一户一工人”培养工程实施至今,实现了城乡富余劳动力“从田间到车间、从灶台到操作台、从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通过培训,广大农牧民传统就业观念得到转变,在此培养工程推进中让广大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也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湘吐情”。

打开一片新天地

吐鲁番盛达丽服饰有限公司厂房内,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缝纫机声交织一片,身着民族服装的工人们熟练地操作机器,加紧生产。

美哈尔古丽·克热木正在忙碌着,她去年2月开始参加吐鲁番市“一户一工人”的培训和实训。来工厂上班前,她是一名家庭主妇,如今在离家十几公里的工厂上班,每天骑车上下班,既能照看到孩子,又赚了钱。

高昌区葡萄镇居民乌古丽江也是盛达利服装有限公司的一名工人,以前她家6口人靠种葡萄为生,她也是通过“一户一工人”培训后,在家门口的工厂找到了一份工作。“我们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我和老公一起在这里上班,日子也比以前好多了。”新的工作为乌古丽江打开了一片新天地。“从前眼里只有家庭、葡萄地和村庄,现在不一样了,收入高了,认识的人多了,眼界开阔了。”

同样,受益于“湘吐情·一户一工人”培训的还有哈力再提·阿力木,她是第一期培训学员,现在托克逊县华帝服装有限责任公司上班。通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加上勤奋刻苦,上班不到半年就通过了公司的考核。“一开始不熟练,每天30到50元,现在熟练了,多的一天可以赚200元。”哈力再提的普通话还不流利,但眼睛里是满满的笑意。

就业率达到了87%

“自2018年至2022年为五年一轮的培训,计划用五年时间培训3000人次,每年培训600人次以上。”吐鲁番市委副秘书长陈瑞芳告诉记者,“湘吐情·一户一工人”培养工程是其联合第八批援疆工作队、吐鲁番市工会开展的项目,旨在“培养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方”。

培训资金与湖南省总工会达成一致,由湖南省总工会从总体援助资金中总体安排1000万元用于专项培训资金,每年200万元。同时还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给予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0万元,确保每年300万元资金投入。为提高培训的实效,培训开班前,进行了2个多月的摸底调查,走村入户进社区,询问民族群众“有什么需求”“想不想出来干活”,动员大家走出家门,就业致富。与此同时,项目人员与急需用工的企业对接,了解用工情况,形成订单式培训。

仅2018年度就培训了810人,就业704人,就业率达到了87%。学员木克代斯·木合塔尔在酒店招聘会上找到了自己中意的岗位,她信心满满地说:“我已经选好了要应聘的酒店,我要把在培训中学到的技能展示出来,让他们看到我的能力和水平,使我成为酒店合格的一员。”

“这个工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我们把技能培训和就业捆绑在一起了,我们和企业签订协议书,要他们解决80%以上的人就业。”吐鲁番市总工会负责人告诉记者。

促进产业发展

“2018年度我们所培训的服装缝纫专业都是地方服装纺织重点产业的需求专业,也是重点招商企业和纺织服装工业园区的支柱产业。”陈瑞芳介绍,这项工程助推了地方重点产业发展。

盛达丽服饰和华帝服装是最先被选中的两家企业。华帝服装法人代表吴文理对这种方式赞不绝口。华帝服装有限公司在经历了2018年培训后,厂子一下子新增技术工人120多名,确保了扩大生产规模的需求。“这个项目帮助我们解决了技术工人的招工和培训,我们2019年想再争取这个项目,再培训150~200人,扩大生产规模,再办几个分厂,把厂子办到乡里村里,办到农民家门口。”吴文理表示。

新闻推荐

会“看”病历会“思考”“人工智能医生”即将上岗?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能“读图”识别影像,还能“认字”读懂病历,甚至像医生一样“思考”,出具诊断报告,给出治疗建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