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十五夜观灯□马庆洲

拂晓报 2019-02-20 15:24 大字

从春节贴春联到正月十五的吃元宵、闹花灯;从清明节的祭祖到端午节的吃粽子、插柳条;从中秋节的赏月、吃月饼,到九月九重阳节的敬老、崇孝……莫不是人们追求幸福安康,正义善良,尊老爱幼等美好的意念;也是鞭挞邪恶,崇德向善等正义的追求。

元宵节又称灯节,中国各地都有以灯为主要道具的民俗文化活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挂灯,如灯展、猜灯谜等比较静态的活动,另一类是耍灯,即顶灯、跑灯、舞灯等以灯为道具进行舞蹈、杂技表演。但民众口中的“耍灯”不仅仅是指以灯为道具的表演,大家把自己赏花灯、猜灯谜、看表演等参与灯节的整个活动过程都叫“耍”。

现存于南京博物院的十九世纪英国铜版画《大清帝国印象》,画中北京城里的灯笼店,正是生意很好的全盛时期。各种款式、方圆各异的灯笼皆备,工匠在灯笼的绢布面子上描龙绘凤,掌柜在给挑剔的顾客的灯笼上加上窜珠,梁上悬挂的龙头和鲤鱼,都是为元宵节耍灯而制作的。

隋炀帝曾写过一首《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的诗: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元宵节赏灯的盛景。

现如今的孩子们有福,到了元宵节,需要玩灯,到街上什么样的灯都能买到,有电光的、有带音响的、有电动的……这些塑料灯具造型美观,物美价廉,颇受孩子们的喜欢。

以前的人们经济没有现在发达,一是没钱买灯,即使有钱了,市场上也没有卖灯的。偶尔有个卖灯的,还是卖灯人自己用手工纸糊的灯笼,很难买到像样的灯笼,更没有工厂流水线生产的灯笼。

记得小时候,每到元宵节,大人就会用高粱最上边的一节,有筷子粗细,五六十公分长,按灯的大小及形状,截成若干小段,然后把这些小段按灯的形状组成一个灯笼的框架,上下两部分用红纸或剪纸花贴好,中间用白纸糊上,便于透光,灯笼的底部中间有一个放蜡烛的小机构,上部有个口留通气,上口的两侧拴上细线,用一个小树枝挑着,点燃蜡烛,一个灯笼就制造完了。

方型的灯笼好扎,还大气美观。有些灯笼如龙、兔等生肖形状的灯笼比较麻烦,没有一点艺术细胞,还真扎不好。

用手工纸糊的灯笼,虽然说没有今天的塑料灯美观,但在那个时代,孩子们能有个灯笼在小伙伴们面前亮亮,也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正月十五闹花灯,是春节后的最后一场大戏,一个“闹”字写满了人们的欢乐和幸福,这也是闹花灯的主旋律。

让我们重读一遍唐朝卢照邻的《十五夜观灯》,看看那时人们是如何“闹花灯”的吧。“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新闻推荐

南京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经理戴娟等三人不能正常履职

南京银行 2月20日,南京银行(601009.SH)在官网发布公告称,日前,该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总经理戴娟、资金运营中心副总经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