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邓世昌家族往事(一)
此日漫挥天下泪 有公足壮海军威 邓氏宗祠所在地,广州龙涎里。
广州天河公园内的邓世昌衣冠冢。
广州邓世昌纪念馆里的复制的“御赐”“教子有方”匾额,从本次找到的文献来看,需要做出修改,文字应为“教忠资训”。
邓世昌嫡传曾孙女邓立英,生于1931年。
邓世昌。
广州邓氏宗祠,现为邓世昌纪念馆,门口楹联:云台功首,甲午名留。
更多甲午口述历史,扫码上封面新闻。
壹
识与不识 来者均叩奠灵前
1894年9月17日,甲午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以一种最悲壮的方式蹈海殉国。
但邓世昌的公祭是在第三年举行的。
据1896年2月8日的《申报》报道:“广州采访友人云邓壮节公灵柩经公子扶之回粤,本月十四日在光孝寺设灵开吊。”
邓世昌是坠海而亡,并无尸身,报道中“灵柩”里装的应该是邓世昌的衣冠。
1896年1月30日,香港《华字日报》对此也有报道,“月之十四日为番禺邓壮节公开祭之期。”
两处报道的“十四日”为农历日期,换算过来就是1896年1月28日。
邓世昌的祭礼要等这么久,是与时局有关。
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中日签订《马关条约》。1895年6月2日,完成台湾交接手续。此后台湾人民进行了反割台斗争,直到1895年10月21日,日军攻陷台南,占领全境。
在中日两国战事彻底结束后,赶在光绪二十一年的年底前(1896年1月是光绪二十一年十二月),为邓世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公祭。
据上述《申报》的同篇报道,“官吏绅士无论平日识与不识,均具生蒭一束叩奠灵前。寺中房屋虽多,几至无容足之地,挽联祭轴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英魄有知亦当含笑于九泉之下矣。”
生蒭,指鲜草,表示对故者的祭奠。
上述《华字日报》的同篇报道中也提到,“省中官绅,素车白马诣光孝寺灵帐,奠馔者咸切哀思。”
由此可见,时人对于邓世昌事迹的敬重。
光孝寺是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世昌殉国后,后人在广州沙河天平架石鼓岭的邓氏家族墓地修有邓世昌衣冠冢。该冢于“文革”期间被毁,1984年邓氏后人修复该墓。1994年9月,邓墓迁到今天的天河公园。贰
辛亥革命前 原本要给邓世昌“加恩”
公祭邓世昌时,御赐祭文、碑文各一篇,亲朋、故交以及商号闻讯皆来祭奠。
据邓家的家传文献《哀荣录》,不仅收录当时社会各界写的祭文,还有挽联153副,挽幛299幅。
在1895年1月30日和2月1日连续两天,香港《华字日报》也对各界送达的挽联进行了汇录,这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关于此事的报道。两相对照来看,报纸汇录略少于《哀荣录》,收录的文字有个别差异。
哀荣,语出论语“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这本《哀荣录》是手抄本,之前一直由邓世昌的遗腹子邓浩乾保存,邓浩乾去世前交给邓世昌嫡孙邓小鹏,邓小鹏又传给长女邓立英。
虽然是邓世昌嫡传曾孙女,但邓立英对于邓世昌的了解仅源于父辈、祖辈们的讲说。
其中很多家族故事,于史无记。
今天在广州海珠区有一座邓氏宗祠,在邓家人的流传中,这是清政府拨恤银10万两,邓母思念儿子将抚银中的4万两在原家祠旧址按一品官员规格建邓氏宗祠纪念。
还有传说,当时朝廷派钦差大人到广州安抚家属,为迎接钦差,邓家倾家荡产,买千米金黄地毯,从家中一直铺到珠江边上的码头。
这些都于史无据。
据民国元年池仲佑所编《海军实纪》记载,邓世昌的三子均“一品荫生”。
直到邓世昌去世的七年后,清廷依然准备要给邓世昌“加恩”。
宣统三年七月初九,这一天发了四条上谕,其中一条记载:谕旨御史温肃片奏已故致远船管带副将邓世昌以死勤事应如何加恩等语着海军部查核具奏。
海军部是清末重建海军时新设的衙门。
但这一天是1911年9月1日,距离辛亥革命在10月10日的一声枪响只有40多天。而在1912年2月12日,宣统就发布了退位诏书。
清廷已无法完成对忠烈的旌奖。
新闻推荐
■观察家粤港澳大湾区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建成之时,也是其真正成熟、充分展现世界级影响力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