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知书画本来同 诗书画史上的通才大家赵孟頫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创“赵体”书。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文化极为繁荣的国度,无论哪个年代,都出现了不少杰出的诗人、画家、书法家,也有不少人多才多艺,兼具诗书画才能,可以说是诗书画三绝。在这其中,赵孟頫绝对是不得不提的一个杰出代表。他的书法堪称元代第一,自成一格,圆熟柔美,世人称为“赵体”。他的绘画与诗歌作品虽然没有他的书法成就高,但在他所生活的元代也算是非常的出色。
赵孟頫的诗歌很有特色,尤其是一些七言绝句,很有情致。如《东城》,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野店桃花红粉姿,
陌头杨柳绿烟丝。
不因送客东城区,
过却春光总不知。
赵孟頫的这首《东城》很简单,描绘的是他送客去东城这个地方时所见到的春天美景,诗歌的前两句写的是桃红柳绿的春日风光。山村小店旁,桃花粉嫩,娇艳欲滴,小路的尽头有几株杨柳树,柳条如丝,柳色青青。这两句诗通俗易懂,而且画面感特别强,脑海中立马闪现出一幅明媚的春日图景,诗歌的后两句作者补充交代了看见这景色的由来。原来作者是因为送客去东城,偶然才看见了这春日的风光,并非特意趁着春光游玩踏青。
在如此偶然的情况下,能够发现如此美妙的春日风光并把它记录下来,形成美妙的诗句,这件事情本身却并不偶然,因为赵孟頫是一位诗人的同时,又是一个极其高明的画家。画家对自然的美景比起一般人来自然是更加敏感,就像是大家说的,画画的人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这双眼睛既可以帮赵孟頫发现自然的美景作为绘画素材,同时也能让他及时地将美景记录下来,写出好诗。
赵孟頫不止在诗歌与绘画之间找到相通之处,他在书法与绘画之间也找到共通点。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十分出名,他的书法风格秀美,笔法圆熟,结构严整,各体兼擅,尤其以行书、楷书为妙,又自成一格,被称为“赵体”,或“松雪体”。不过关于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在历史上也有过一些争议,一些书法家认为赵孟頫的字虽然乍看秀美,但太过柔媚,缺少骨力。这种观点与我国传统的艺术理念是分不开的,我们传统的观点认为艺术作品与作者的人品、性格关系十分密切。就像是宋代的大权臣蔡京,蔡京书法水平一流,原本宋代书法四大家,苏黄米蔡的蔡指的是他,此蔡非彼蔡,就因为蔡京人品不好,是大奸相,后人就用人品更好的,书法也颇有特色的蔡襄来代替了这个蔡。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或“书以人传”。
赵孟頫生于宋末,是宋朝皇室的后裔,但他却在元朝建立之后,积极谋求元朝的官职,所以人们都认为他人品气节有问题,这也间接影响了他书法的风格,也是他书法媚俗无骨的重要原因。不过那些不喜欢赵孟頫书法的人,也都是以人品、风格上对他进行否定,对他的书法技巧还是持一个肯定的态度。确实,赵孟頫书法在笔法的运用上十分纯熟,也琢磨的非常仔细,而更重要的是他将对书法笔法的思考也运用到绘画中去了。
《秀石疏林图》就是他将书法笔法运用到绘画中的一幅典型名作。这幅画画的是几棵古树生长在巨石之间,中间又夹杂着几丛新竹嫩草。画作运笔的笔法灵活多样,石头苍劲古朴,古树枝干强硬曲折,新竹则是枝叶纷披,摇曳生姿。画作的左边题着赵孟頫的一首诗: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於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
方知书画本来同。
这首诗明确提示了这幅画的运笔技巧全从书法中来。秀石用了飞白书的方法,显得空灵而有立体感。古木则用篆籀之法,点化凝重有力,看上去顿挫有致,新竹、小草笔势变化多样,又很像永字八法。
这幅画作融汇各体书法的笔法进行创作,这不仅展现了赵孟頫熟练的书法技巧,也体现了他主张书法与绘画这两种艺术形式在技法上的打通。正如题诗的最后一句“方知书画本来同”。这正是对他书画相通理论最好的诠释。
也许正是赵孟頫这种敢于打破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壁垒寻求它们之间共通之处的观念,才使得他成为一个诗书画三绝的艺术家。
新闻推荐
农发行多举措支持农村流通体系建设近日,记者从农发行获悉,2018年以来,农发行与商务部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支持农村流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