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七旬父母15个行李箱漂洋过海“配齐”

达州新报 2019-02-19 11:09 大字

春节假期结束了,拜别父母的你行囊里是不是塞满了老人精心准备的“配齐"?在苏州,就有一对老夫妻,为出国在外的两个女儿,常年不断地准备各种家乡美食。

“年前小女婿回加拿大时,大箱子装满了年货,把20斤山核桃、2斤松子、5斤笋干、2斤笋豆都带走了。"78岁的吴伟平说,随后大女儿又回国住了10天,走时带了两大箱东西,家里“存货"一下子清空了。于是,大女儿刚走,他和老伴又忙着“补货",生怕怠慢了小女儿。“一年四季‘连轴转’,家里常年‘备货’,两个女儿谁先回来谁先拿。"吴伟平乐呵呵地说。

两女儿定居日本和加拿大

家乡美味成了乡愁

吴伟平的老伴叫胡仲英,76岁,老两口住在苏州市姑苏区双塔街道网师巷社区,是地道的“老苏州"。夫妻俩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54岁,1985年去日本留学,之后跟随老公定居在日本大阪;小女儿52岁,20年前通过技术移民去了加拿大温哥华。生在苏州,长在苏州,女儿们从小吃惯了父母烧的苏帮菜,去到异国他乡最难适应的就是饮食。时间久了,家乡美味成了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的乡愁。

胡仲英告诉记者,大女儿是服装设计师,小女儿从事财会工作,平时比较忙,回国探亲的机会并不多。每次回家,女儿们会第一时间到处寻觅家乡的味道,无奈逗留时间太短,而苏州人又讲究“不时不食",很多美食有较强的季节性,女儿们离开时总感叹“吃不够"。

刚开始,老夫妻俩琢磨着,宝贝女儿们一年才回来一次,提前多准备些她们爱吃的东西。等她们到家,放下行李就可直接开吃。“吃不完的,她们不舍得留下,会主动‘打包带走’。"不知不觉中,吴伟平和老伴囤的货越来越多,家里小小的储藏室被堆得满满当当。吴伟平拿出一大袋万年青饼干说:“国外的饼干也很多,但大部分芝士和奶油味太重,小女儿最喜欢吃这种饼干,葱油味的,还有小酥饼,买好了一大包,等女婿到家打包装箱。"记者看到,胡仲英还特地为小女婿准备了2瓶正宗的绍兴老酒。

“这些都是女儿爱吃的,大饼油条是在双塔菜场买的,玫瑰包子也是老头子特意找的一家女儿爱吃的小店买的,让她带着在飞机上吃。买这几样点心,跑了大半个苏城。"2018年11月26日,大女儿临走前,胡仲英又在满满的两个行李箱中,塞进12个王氏大饼、4根油条、2盒菜包、2盒玫瑰包,还有5斤万年青、15个灰汤粽。

腌鱼干、油爆虾、炒蚕豆……

原材料塞满一冰箱

春节前,老苏州家庭有腌咸肉和腌鱼干的习俗,年前提前腌制好了,存放到过年期间吃。在吴伟平家的厨房窗户上,挂了十几串腌好的鱼块。

吴伟平介绍说,这些全部是给女儿们做的。除了鱼干,籽虾也是女儿们最钟情的一款苏帮菜的代表。胡仲英从冰箱冷冻层中取出一袋籽虾告诉记者:“相比直接冷冻的河虾,已焯过水的虾保存时间更久,口感不容易改变,苏州人爱吃油爆虾,解冻后下锅翻炒几分钟,和新鲜的时候一个样。"

每年初夏上市的本地蚕豆鲜嫩碧绿,苏州人家几乎从上市吃到下市,餐桌上天天得有这道菜。吴伟平总是要趁蚕豆季买上几十斤,全部剥好了焯水冷冻。这些原材料,塞满了一冰箱……

异国他乡女儿的情……

女儿想着尽孝 为父母买来大冰箱

谈到女儿们的“心头好",两位老人如数家珍:蛋黄花生、笋豆、百合干、杏仁酥、瓜子、松子、山核桃、鸡头米……“女儿们的口味很挑剔,大部分都是从苏州百年老店采购,比如酱汁肉认准陆稿荐的,猪油年糕和糖年糕买黄天源的,小点心去长发食品购买,还有旧学前平花桥附近的菜包子,纯素油做的,大女儿很喜欢,"对于哪些东西去哪里购买,老两口记得一清二楚。

随着家里“囤货"日益增多,储藏空间变得捉襟见肘,尤其是冰箱。两年前,女儿们为爸妈更换了一台双开门的大冰箱。空闲时,吴伟平和胡仲英会带着一辆小拖车到处逛逛,采购搜集一些女儿们喜欢的美味小吃。

两个女儿心里装满的不仅是感动

要为父母做更多……

开心地帮女儿们“备货"是老夫妻俩的日常活儿,3个家庭一共有15个特大号行李箱,用来轮流搬运。

“每周出去购物两次,不算太累,最主要是女儿们都很孝顺。"吴伟平说,孩子们心里惦记着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让他们注意休息,不要太辛苦。

父母劳心劳力为她们张罗美食,吴伟平和胡仲英的两个女儿心里装满了感动。小女儿吴菁告诉记者,扁尖的根部比较老,头上嫩,父母把根部留下自己吃,嫩的尖头洗干净冰冻起来,给她和姐姐带去国外。吴菁表示,她和老公的事业逐渐稳定,随着女儿马上大学毕业,明年空闲时间会多一些。父母接近80岁了,吴菁和老公商量着,以后每年至少回国住2-3个月,轮流陪伴老人。

在大女儿吴芳的记忆中,每年回来,父母会领着自己吃遍苏城的美食,感觉仿佛回到了童年。裕兴记的面、阳澄湖的大闸蟹……一天恨不得按六顿来吃。如果在家里烧,顿顿是满满一桌子的菜,临走一定把两个行李箱装满,还有很多东西塞不下。“他们想把家乡所有好吃的都给我带上飞机,生怕我在国外饿着。"吴芳表示。

(新华)

新闻推荐

杭州母女开学前焦虑一起看诊 医生:家长不要错误宣泄情绪

钱江晚报2月19日报道,“自春节假期结束之后,门诊就开始出现开学前焦虑的患者,平均每天都有五六个,但我们在问诊的过程中发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