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机场起飞的那些日子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于9月30日前正式通航,南苑机场也将同时关闭。这座已经108岁高龄、如今却“有点儿破、有点儿寒碜”的机场,可以说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航空史。
从北京出发前往外地,如果坐飞机的话,有些航线既可以从首都国际机场出发,也可以从南苑机场起飞。最近一个阶段,常常有乘客在面对这个选择题的时候翻了南苑的牌子,只为了最后体味一下这个老机场的风采。 □据《北京青年报》
开国大典 受阅机群从南苑机场起飞
南苑机场在中国航空史中有着重要地位,给我们保留了太多的记忆。比如,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那一天,人民空军的二十六架次飞机(实际参阅飞机十七架,有九架战斗机飞了两次)通过天安门上空,展示了雏鹰展翅的威风,也让世界认识到了新中国空军的诞生。
这只是南苑机场在历史上的浓墨一页,实际上,不仅对新中国的空军意义重大,南苑机场在中国早期航空史上也曾扮演重要角色,如果将发生在这座舞台上的飞行故事串联起来,那就是一部传奇史。
这些传奇并不都如开国大典那样庄严肃穆。比如,就在开国大典之前不久,南苑机场便闹过一次乌龙——淮海战役后,国统区各界纷纷呼吁和平,经与中共方面联系,派出以邱致中为首的代表团于2月6日飞往北平谈判,结果,在即将降落南苑机场的时候遭到高射炮的猛轰,险些被击落。经过驾驶员拼命联络,才得以平安降落。开始,代表团成员们难免以为是遇到了下马威,降落后北京市委的接待人员却急急赶来道歉,这才明白,挨打是因为国民党空军当天袭击过南苑机场,他们到达的时间又晚了一个小时,防空部队产生了误会,把他们当轰炸机打了。
有人说南苑机场是中国第一个机场,这肯定有些不准确。即便在北京,从时间而言,恐怕它也只能排到第三。南苑机场是袁世凯下令修建的,1913年7月正式启用,但早在清朝灭亡之前,北京已经有一座机场,这就是位于南苑以东的今北京大兴区五里店村东南侧的“毅军操场”。
严格意义说来 南苑机场并不是中国第一个机场
1910年5月,清政府派出军谘大臣爱新觉罗·载涛与良弼等重臣出访欧洲进行考察,他们在法国伊瑟雷莫里诺机场(Issy-les-Moulineaux),观看了法国飞行员的驾机飞行表演,并结识了世界早期著名飞行家布雷里奥,对于航空留下了深刻印象。清政府开始筹办航空事业,同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李宝焌、刘佐成两名留学生携带一架自制飞机“飞机一号”随清政府驻日公使胡惟德回国。
受载涛等支持,他们在南苑建厂,并从日本买来机件改进飞机,利用毅军操场为机场,尝试中国人自己的飞行。1911年6月,他们利用自制的“飞机二号”飞机从毅军操场起飞,进行了试飞,算是清朝唯一的“皇家航空”尝试。不过,这次飞行由于机件问题并不成功,飞机中途坠落,刘佐成身负重伤。
而毅军操场,严格而言,也不是北京第一座机场,第一个被作为机场使用的地方,有据可查的是刚刚摘牌的正义路北京市老市政府门前。这里在清末民初是东交民巷的使馆区,1910年,俄国飞行家科塞明斯基用火车运进一架布雷里奥双翼飞机,在这里的街道上起飞,让北京的市民着实开了一把眼界——当然,这个所谓“机场”纯属临时借用,南苑作为中国第一个有机库、专用跑道和相应设施的正规机场,是当之无愧的。
据有关资料记载,1911年清明前后,从法国归国的飞行家秦国镛,在南苑机场现址(当时叫做南苑练兵场)驾机升空,是发生在这里的第一次飞行,秦国镛也被称为中国航空第一人——此前冯如等也曾在国内飞行,但试飞均不完美,只有秦顺利完成了飞行,南苑机场可谓中国航空的福地。
南苑航空学校,是亚洲第一座航空学校
世界第一架飞机诞生于1908年,而仅仅过去两三年,中国已经在积极筹备航空,可见我国飞行事业的起步并不算晚。
不但如此,仅在南苑机场,中国早期航空事业,便曾经创造过一系列令人惊奇的成果。1913年,以南苑机场为中心的南苑航空学校正式建成开学,是亚洲第一座航空学校,早于当时已经实现基本工业化的日本。这所学校除有设备完善的南苑机场外,还有飞机修造厂一座、房百余间、机库两座,具有相当规模。
就在这里,第二年,即1914年由飞机修造厂负责人潘世忠主持,造出了中国第一架自制的战斗机——枪车一号。这架战斗机参考法国高德隆和法曼两型双翼机设计,使用我国汉阳兵工厂自制的80马力航空发动机和机枪武器,形制开世界先河。
当时,各国都在考虑飞机的军用化,并开发了飞机上使用的机关枪。但由于早期飞机的螺旋桨发动机多在驾驶舱前方,机关枪朝前射击难免打坏螺旋桨,所以不得不将其安装在后舱。可是这样设计的飞机在空战中必须冲到对方的前方、下方,才能朝后发起攻击,实在是说不出的别扭。
枪车飞机别出心裁的设计,解决了这个问题,终于使飞机可以朝前攻击,在当时是超越时代的。欧洲各国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才依靠荷兰人福克发明的螺旋桨射击协调器解决了向前射击的问题。在南苑机场上,中国人在二十世纪早期的飞机设计上可谓走在了世界前列。
清政府培养的两位飞行家,都成了革命者
还有一项走在世界前列的事情,那就是中国的飞行员从南苑机场起飞,轰炸了皇宫,吓坏了皇帝。在英、法、俄等国家的革命中,都有推翻皇帝或者国王的事例,但动用飞机轰炸皇帝的情况似乎只发生在我国。
说来有趣,早期在南苑飞机场主持学校教学和飞行的两位飞行家——第一任航空学校校长秦国镛、第一任飞行主任教官厉汝燕,都是清政府派出去留学的,但最后都成了革命者。
厉汝燕本是清政府派到英国的留学生, 1910年经清政府批准进入英国布里斯托尔飞行学校学习飞行,毕业后获得英国皇家航空俱乐部考试合格,获得飞行员执照(执照号148)。但这位飞行家是个思想进步的革命者,“罔顾皇恩”于1911年武昌起义后帮助南方革命军购买飞机,准备运回国内轰炸紫禁城。
厉汝燕购买回国的是两架奥地利产的爱吹契·鸽式飞机,是一种单翼机,虽然形状上依然有些原始,和中国古代的神火飞鸦一样具有卡通化的倾向,但可比当时流行的双翼机理念先进多了。二战开始后,各国的主力飞机全部从双翼机转变到单翼机,理念上却比厉氏晚了三十年。
这两架飞机到达中国的时候,清王朝已经垮台,它们并没有真的去轰炸紫禁城。厉汝燕曾驾驶爱吹契·鸽式飞机在上海进行宣传飞行,并撒传单,宣传革命。此后,他在孙中山麾下交通团飞行营任职。南北议和完成后,飞行营调到北京,1913年3月,厉汝燕携两架飞机到了南苑,就此开始任教生涯。他指挥学生在这里完成了北京、天津、保定闭合三角训练飞行,是中国最早的远程飞行活动。厉汝燕曾长期主持南苑机场和南苑航空学校的工作。由于奉系军阀的破坏,1928年南苑航校被迫关闭,厉汝燕南下担任中央军校航空班副主任,继续培养学生。这个航空班就是后来笕桥中央航校的前身。这位“皇家留学生”可谓为共和航空事业奋斗了一生。
顺便说一句,那位在南苑机场设计“枪车”的潘世忠,辛亥革命中也曾在南方军政府中工作,他当时在武昌黎元洪部下负责飞艇——也就是气球队的工作。
与追随孙中山的厉汝燕相比,同样是清政府官派留学生出身的秦国镛似乎应该更倾向清廷一些,因为他1910年回国后还是先到北京向朝廷报到的。实际上秦国镛一样倾向革命,武昌首义后,他即以省亲为由离开北京,返家乡劝导乡绅拥护民国新政,整顿各乡团练,确保地方绥靖。
而且,他更执行过一个历史性的任务,那就是轰炸故宫。
飞行员从南苑起飞,轰炸了故宫
1917年7月,清朝遗老张勋率辫子兵进京,拥废帝溥仪复辟,遭到全国各派的讨伐。为了加速张勋部队的瓦解,7月7日,秦国镛和潘世忠等率飞机从南苑机场起飞,于天安门上空散发“打倒张勋,反对复辟”的传单,并对故宫进行了轰炸。造成极大的震动。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这样自述当时:“宫中掉下了讨逆军飞机的炸弹,局面就完全变了,磕头的不来了,上谕没有了,议政大臣没有了影子……”
实际上,为了避免破坏故宫的古建筑和伤及无辜,当时飞行队并没有使用大威力炸弹,秦国镛的飞机使用了三枚小型炸弹。炸坏屋角、水池各一处,炸伤轿夫一名,而潘世忠的飞机干脆投掷的是砖石。不过,初次遭到轰炸让叛军上下大为惊慌,张勋复辟很快在众叛亲离中收场了。
秦国镛这位“皇家留学生”对故宫的轰炸,绝非哗众取宠,而是出于维护国家统一和进步的信念。他本人如此,他的儿子秦家柱也是空军抗日英雄,1937年在空袭出云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可谓一门忠烈。
耐人寻味的是,尽管中国在辛亥革命时已经有了飞机,但中国第一次空中战斗却直到1930年才发生,一架中央空军的可塞战斗轰炸机击落了一架冯玉祥军容克W-33武装运输机,中间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为什么中国的空战发生得这样晚,也与南苑有关。
原来,当时中国各个地方势力都在兴办航空,而飞行员大多来自同一个地方——南苑机场的南苑航空学校。大家都是前后期同学,在内战中又没有根本性的冲突,因此他们在空中相遇时十分礼貌,不会朝对方射击。甚至他们在迎面相遇时还会相互打招呼,并主动同时向右转向,为对方让道。所以,在那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中国只有天空中是和谐的。在当时的中国,这实在是难得的一幕。
以南苑为基地的南苑航空学校为中国提供了第一批飞行学员,而这些学员又教出了更多的飞行员,他们中很多人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奋斗终生甚至血洒长空。应该说,1949年开国大典时人民空军的起飞,正是对这些早期中国航空人最好的祭奠。
新闻推荐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