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消费苦难是毫无底线的利益变现

新安晚报 2019-02-18 10:36 大字

□杨朝清

近日,一则名为《春节后父母离乡返工,留守姐妹一路狂追倒地哭喊“妈妈别走”》的新闻视频在网络疯传,视频中小女孩坐地的哭喊声也赚足了网友的眼泪。然而,贵州省榕江县回应称,经调查该视频内容与事实完全不符,是拍客为了吸粉摆拍的。(2月17日《贵阳晚报》)

在享受了短暂的团聚之后,许多农民工踏上了返城的道路。留在家乡固然可以陪伴孩子,却难以兼顾家庭的经济收入,农民工返城通常都具有“不得不如此”的无奈和艰辛。对于稚嫩的留守儿童而言,与父母的分别无疑是痛苦的;“妈妈走了”将这种复杂的情感问题通过艺术化处理呈现在公众面前,击中了不少人的泪点与痛点,触动了人们心中的柔软地带。

“妈妈别走”迅速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发讨论和争议,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只不过,观众的热心与关心,很容易遭遇一些人的蒙蔽与利用。背离了真诚的态度和真实的力量这一文艺创作的根本,即使技巧再高超、内容再煽情,都要给予“差评”。

看似正义,实际上只是生意;看似情感十足,实则充满了功利与算计。在信息不对称对策格局下,“妈妈别走”和“穷到十年没吃肉”一样,都是一些自媒体为了骗取流量而进行的炒作。为了短期的“钱景”,一些自媒体宁可舍弃长期的“前景”,将公共舆论场搅得“一地鸡毛”,从而让自己浑水摸鱼。

在一个盛行蜻蜓点水式“浅阅读”的社会中,观众很容易被“有图有真相”牵着鼻子走。事实上,屏幕前的故事和屏幕背后的真相难免会有出入和偏差,眼见的并非都是真实的。“妈妈别走”表面上是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关心,实质上却是消费苦难。自媒体发文的初衷并不是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困境,而是利用编造的悲情故事来吸引人们的关注、刺激人们的表达欲望,从而为自己的“爆款”文章提供噱头。

自媒体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一些人不是设法通过优质内容来提升人气,而是挖空心思来移花接木、无中生有。热衷“走捷径”的他们,将“编故事”作为一种立竿见影的“生财之道”,早已将规则与边界意识抛在了脑后。

关爱散布原野的“野草莓”,给予留守儿童爱与关心,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作为,而不是弄虚作假的“妈妈别走”。这种消费苦难的做法,说轻一点是缺乏道德,说重一点是对留守儿童的“二次伤害”。减少消费苦难的炒作,除了市场的大浪淘沙之外,公共部门也要对自弹自唱的自媒体给予必要的规制与惩罚。

新闻推荐

元宵 □湖南 田杰

春节喜庆的余音,还在堂前屋后袅袅。归家的亲人,飘逸着烟花绚丽的激情,油菜花的清香,漫过心田的意境,追逐岁月的痕迹。用欢乐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