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拍“妈妈别走”欺骗公众损害儿童权益
张西流
前两天,一则《春节后父母离乡返工,留守姐妹一路狂追倒地哭喊“妈妈别走”》的新闻视频在网络疯转,视频中小女孩坐地的哭喊声也赚足了不少网友的眼泪。然而在2月16日,贵州省榕江计划乡政府称,经调查该视频内容与事实完全不符,是拍客为了吸粉摆拍的。(2月17日澎湃新闻)摆拍“妈妈别走”视频,拿留守儿童当炒作“道具”,既欺骗了公众,又损害了以留守儿童为代表的未成年人的权益。
乍一看,摆拍“妈妈别走”视频,是为了唤起社会和公众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提醒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能放弃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责任,这貌似一次善意的炒作。然而,制造虚假的“妈妈别走”事件本身就与当今诚信社会格格不入,轻则违背了信息真实原则,重则损害了公共道德秩序。换言之,即便是善意的炒作,也要坚守道德底线。更何况,摆拍“妈妈别走”视频的目的是为了吸粉逐利。
因此,摆拍“妈妈别走”视频值得网络信息管理部门反思。首先,应给各类网络设定一个边界,最起码要保证炒作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能消费正义、欺骗大众。什么该炒作,什么不该炒作,即使没有明文规定,也要有一个起码的道德准则。要通过制度的建设,构建网络自媒体完善的、行之有效的道德制约体系,监督网络自媒体始终保持清醒自律的态度。特别是,网络自媒体工作者需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该始终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将高尚的道德情操内化为职业精神。
更重要的是,应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并加以政策和法规的引导,提高对于虚假、低俗炒作和网络信息的技术制约与实质监控。相关部门应该明确网络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定位,在政策上做积极的引导,有必要完善相关法规,对那些恶劣的炒作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提高恶意炒作的违法成本。笔者认为,对于摆拍“妈妈别走”视频,恶意炒作留守儿童的行为,不能止于揭露事实真相,也不能止于道德评判,应给予相关网站及当事人相应的处罚,让他们承担违法成本。
新闻推荐
在线教育动辄“离线”跑路 行业蓬勃发展但诱导式消费、机构卷款跑路等问题频发
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能实现“一对一教学”、签订协议赠送内部秘籍、考试不通过可退学费……在线教育因其跨越时空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