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就俩字
清白传家(国画)闫国星 作
■力捎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终安排遗产留下话把,往往概括了人的一生的精神风范,所谓盖棺论定大抵是这个意思。
康熙朝的王言被钦定“天下第一”,一生政绩卓著过手金银无数,办了许多大事,但他留给子孙的遗产就俩字。
翻检史料,康熙当政数十年,满朝高官名吏不知有多少,但配得上“天下第一”的清官也就区区屈指三人,他曾钦表三位清官“天下第一”,分别是河南的张伯行、山西的于成龙和江西的王言。王言是江西新干人,历任永清知县、宛平知府、顺天府尹等职务,为政一方清正廉洁体恤民情多施善政,康熙曾手书“天下清官第一”赐给王言。这个评价得来不易, 1701年,时值康熙四十年永定河堤年久失修,洪水泛滥,保定周边地区灾民四处逃难,危及京畿。朝廷任命王言为永清知县、治理永定河总监。王言上任治河安民,兴修水利,在清理河堤工程的经费收支时,查出原在永清督理河工的官员贪污工程巨款,朝廷为此下诏将其革职戍边。然而,这名贪官的党羽却不依不饶,罗织罪名反咬王言以前在贵州任上贪腐,诬告王言家财万贯。
朝廷将奏谏转到都察院,派专人来到新淦县(新干原称新淦,1957年改现名)大车里王言的家乡察访。经过暗访发现,王言为官多年,家居仍是一栋土砖房,室无长物,也没有长工家奴,只有妻子每日劳作不辍,两个儿子在家一边读书一边农耕。都察院官员查案查出了清如许一个人,回京如实禀告了朝廷。而王言只管一心扑在永定河的治理工程上。转眼到了1704年,永定河水利工程竣工。康熙御驾永定河,河道总督奉诏宣谕:“永定河官,天下清官第一。” 要知道治水筑路这样的工程很容易滥用民力,搅扰百姓生活,而王言主持这么大的工程,既没有中饱私囊,更没有滥用民力,不仅清廉而且干练。之后不久,王言晋升宛平知府、顺天府尹。
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六十八岁的王言恳求朝廷赐还残身卸任回家得到同意。三年后,王言去世,临终时将儿孙们唤到床前,交代他们,自己一生没留下什么值钱的东西,遗产只有“清白”俩字,以此作为家风。后来,王言的长子王泰森,孙子王云翔、王云焕分别考中进士,加上王言本人,被乡人誉为 “一家三代四进士”。这俩字遗产成了王家的祖训,代代相传。继承了这个遗产,太丰厚了,荫庇王家后代都能“清廉勤职”,光宗耀祖。
还有更绝的,古时候有位老员外临终前迟迟闭不上眼睛,这时候他已经虚弱得不能说话了,但神志还很清醒,家人见他只是伸出两个手指不知道什么意思,等他老妻赶来,剪掉点亮的两根灯芯的其中一根,老员外方才安然合上了双眼。这种深入骨髓的“节约”,临终以这种方式昭示家人,正是老员外留给后代的无言的俩字遗产,这样的死节约概括了他一生的为人行事,后人印象深刻。清代有个名人说过,后代如我贤,留下遗产有何用,因为他有能力创下嘉业,不需要靠遗产;不如我贤,留下遗产也没用,因为他没能力很快就坐吃山空,有遗产养得好逸恶劳反而是害了他。
这种境界当然是渗透了人生,固然难能可贵,但我更欣赏的还是王言的“清白”俩字遗产。人赤条条地来,清清白白地去,多好!
鉴古知今
新闻推荐
陈潭秋,1896年生,湖北黄冈人。青年时代积极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秋,他和董必武等在武汉成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