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回家过年覃克参

河池日报 2019-02-15 10:18 大字

家在环江驯乐太平,一个叫三茶的村庄。

三茶是世居地,祖祖辈辈在这土地刨食。我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在这里,七十年代长在这里。村后的山,溪中的水,圆坡的草,久拉(地名,壮语音译)的树,一同见证了我的捣蛋与顽皮;砍柴、摸鱼、放牛,掏鸟窝、偷李子构成了我成长的奏鸣曲。我是这里名副其实的主人。八十年代考学,我走出这里。退掉责任田,农转非,吃“皇粮”。从此,开启了背井离乡的模式,我成了这里的过客。

小草恋土,野人怀乡。刚刚工作,教书的学校离家不远。寒暑假回家,想住多久住多久。既省伙食费,又可纵情山水,岂不美哉!回家是度假的首选。那时家里不通公路,三十里山路需要步行四五个钟头,但一点不影响回家的干劲。调离学校后,工作单位渐行渐远。没有了假期,节假日回家,成了匆匆过客。即便如此,我依然不忘回家。离家远了,不能常常回家。过年是必须要回的!今年也不例外。

回家过年,找的是年味。在老家过年,年味浓,有味道。小时候缺食少穿,盼过年,盼的是穿新衣放鞭炮、吃香的喝辣的。现在衣食无忧,不再为口中食身上衣忧虑,过年图的是年味。

老家的游子回家过年,要赶在除夕之前到家。老家的年夜饭不像城里人天还亮就开吃。要到“夜”(天黑)才开始。

年夜饭是必须在家里吃的。火塘是年夜饭的核心区。年三十晚上,家家火塘都要燃起大火,终夜不熄。年夜饭开始前,撤走冒烟的柴火,往火塘里添加木炭。炭火烧得通红,一个铸铁三脚架傲立炭火中,上面一口大铁菜锅。火塘边一组围桌,上面摆着琳琅满目的菜肴。年夜饭的主食为糯米饭,菜肴有考究,豆腐圆、白斩鸡、鱼、扣肉、粉蒸肉是标配,其他根据需要随意添加。一家人围坐火塘边团团圆圆,谈笑风生。妇女孩童,不饮酒者尽情大快朵颐,吃饱吃好。青壮男丁则要陪老祖宗喝酒,以祈求神灵和老祖宗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六畜兴旺。大家边推杯换盏,边互道吉祥。觥筹交错间,不知不觉已酒酣耳热。吃年夜饭是不能醉酒的,适可而止。收桌也有讲究:壶内的酒不能倒干,盘中的菜不能吃光。以此预兆来年粮足菜丰,生活富裕。饭罢,撤走菜锅围桌铸铁三脚架,开启守夜模式。青壮年男子携小孩烧“年根火”:把早就准备好的粗大耐烧的夜关门老根、金刚木、铁树、栗木放进火塘中,让火越烧越旺、通宵不熄。以此预示瓜瓞绵延、烟火不断,来年兴旺发达、幸福吉祥。跨年钟声没有敲响,谁都不会早睡。全家老少围着“年根火”,盘点全年收成,畅谈新年规划,互道美好祝福。

跨年钟声敲响,大伙立即忙碌起来。大人们求吉祥、抢新水、贴春联,学童要晨读。钟声既响,新年来临。长者在房屋四周撒草木灰防蚁虫,在大门、牛栏、车辆贴红纸讨吉利,敲打屋柱用具保安宁,插门标迎祖先……

抢新水和晨读是老家传袭久远的风俗。过去没有自来水,旧年刚过,各家各户的新媳妇或大姑娘,立马挑起水桶,到河边或泉边,抢挑新年的头一担新水,越早越好。抢取新水的地方,会有一些与猪马牛类似的小石头散落期间(村中长者事先有安排),抢挑新水来得早的,可捡几块与牲畜相像的回家,把它们放在猪圈、牛栏中,祈求六畜兴旺。新水挑回,用新水加红糖、生姜煮汤圆,全家人都要喝姜糖水吃汤圆,祈愿来年生活团团圆圆、甜甜美美。现在家家户户都接通自来水,新年不用摸黑挑担抢新水,但打开水龙头抢新年第一钵水的习俗仍然保持。学童的任务是晨读,一跨入新年,学童们就争先恐后大声诵读诗文,以祈文曲星垂爱,聪明伶俐、过目不忘,长大后金榜题名、及第登科。

大年初一,也要在自家过。吃汤圆贴春联放鞭炮是上午的主要活动内容,下午各家各户杀鸡蒸糯米饭包豆腐圆准备丰盛的晚餐。

今年在老家过年,除夕和大年初一,一切依然按部就班。尊旧俗,赋新意。其乐融融,年味浓浓。

老家人过年,大年初二初三开始,村人互相请客。与其说请客,不如说是抢客。请客的对象主要是在外工作的游子和走亲戚的外乡人。春节假不长,初三、初四以后,这些游子就要返回工作岗位;走亲戚的外乡人都是匆匆过客,不抢先就请不到。家乡人请客抢客各有各的招数。最常用的就是蹲守。初二早上我还没有起床,阿圣的小儿子就在门口等待守候,说鸡还未叫他爸就已经杀鸡宰鸭,今天非第一个请到我不可……母亲见状,赶忙催促我起床。走出卧室的门,我还没洗漱清楚,就被连拖带揣弄到酒桌边……

众多的请客方式中,老狂的请客留客方式最特别。老狂其实不老,也不狂。姓覃,四十出头,是我的族侄。因其早年夸下海口一定成为富豪而得名。老狂是个多面手,以种养餐饮为主,兼司屠宰。其餐饮店的食材均来自自家养殖场。这个养殖场建于山脚下,直接占用荒地近百亩,与之相连的是广袤无边的山林。养殖场以养猪养羊养鸡为主,全是自然放养。每天投食三次,大多是养殖场自己种植的青饲料和玉米红薯之类的。投食以击竹筒为号。竹筒击响,那些禽畜闻声鱼贯而归,蔚为奇观。这些自然放养的禽畜一般都要一年多才出栏,品质上乘,味道口感极佳。老狂的餐饮店因此而生意红火,早已成了村里的富豪。老狂为人热情好客,生性豪放,仗义疏财。今年我再次领教了他留客的强势。前几年因为工作原因,我回家过年总是来去匆匆。他几次邀约,我都爽约了。今年我有事找他,刚踏入他家门,还未说事,他就提一把杀猪刀急匆匆奔向猪栏。我知道他想干什么。阻拦的话还未来得及说,眼前寒光一闪,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头小香猪应声倒地。然后转身提着带血的刀,对我说,阿叔您不留下来吃饭,就把这头死香猪拿走。接着,边说事边亲自打理这头小香猪。屠商出身的他三下五去二就把小香猪处理停当。此情此景,你能不留下吗?

春节在老家赴宴,很难从一而终。第一家坐定,刚刚吃上几口、喝上几杯,第二家又来守候了。下家的守候者,不能白守,须坐下来同饮。酒不过三巡,不能走人。到第二家依然如此。这样循环往复,一天下来少则五六家,多则十数家。在火塘边蹲坐一天,敬酒吃肉、猜拳划码、烟熏火燎,不免弄得灰头土脸。纸巾一擦,白纸巾变黑纸巾,红润的脸依然油光可鉴。这样的过年味道,在外面是无法享受的。

春节在老家赴宴吃请不用派发红包,没有繁文缛节,人到情礼即到。成年男子赴宴,不管会不会吸烟,都要带烟。见面先敬烟,再寒暄祝福敬酒。春节做客的烟,档次要比平常稍高。有一年春节,我一个发达了的学生送我几条“黄鹤楼(软1916)”。我是烟盲,不知道那烟的价格。赠烟学生的千万身家让我坚信其档次肯定不低。那年过年我就用“1916”。果然,品吸过后,几乎人人都竖起大拇指。那条烟给我挣足了面子!例外的是老烟缸炳望叔不认可“1916”。炳望叔说这烟烟量太少烟味太淡,烧不过瘾。炳望叔时乖运蹇,几年前儿子不幸夭折,夫人又罹患慢性病……家庭变故使他终日借酒浇愁,无所事事。日子越过越穷,堕落成村里头号贫困户。尽管有时揭不开锅,但其嗜烟如命的秉性雷劈也不改。因为穷,他平常只烧自己种的生烟,偶尔也烧白皮包装“甲天下”。只在春节,才烧红皮包装“甲天下”。记得那年我第二次敬烟时,炳望叔没有接我的烟而掏出自己的“红甲”。别人吸“1916”,唯炳望叔掐着“红甲”半眯着眼怡然自得地吞云吐雾。旁边人嘲笑他,狗不识香菌,一根“软1916”,抵得过你那包“红甲”。炳望叔不服地嚷道,一包“软1916”,换我一包“红甲”我也不干!接着又自言自语低声说,给我一根“软1916”,还不如给我一包“白甲”。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那年春节以后,我每次给炳望叔敬烟,都是既敬“一根”,也敬整包“红甲”。连年如此,渐成习惯。敬烟效果出奇好,皆大欢喜。但是今年,我敬烟却遭遇了尴尬。我还是老套路,炳望叔却出新招。“一根”和整包“红甲”炳望叔均笑纳。意外的是他把“红甲”放进左边衣兜后,把“一根”夹在耳朵上,接着从右边衣兜掏出一包“芙蓉王”在我面前晃晃说,现在过年烧这个。

炳望叔的举动真是让人大跌眼镜!炳望叔告诉我,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治疗妻子慢性病的医疗费全部报销,自己在帮扶干部的帮助下,被聘为生态护林员,每月都有固定工资。去年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提供的技术和资金种植中草药广豆根,还在林下运用传统方法培育香菇。去冬今春,阴雨连绵,极宜菌类生长。其培育的野香菇,质优量大,仅这一项收入,就有好几千块。炳望叔说,2019年他已列为预脱贫户,得努力增加收入……说着,炳望叔递给我一支“芙蓉王”。从未吸烟的我竟鬼使神差地接过并和炳望叔一同吞云吐雾。

炳望叔邀我陪他去巡山,顺便参观他种的广豆根和他培育的香菇。我自幼山里爬林中长,魂牵梦绕的就是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炳望叔的邀请,正中下怀。初三下午阳光正好,我们沐浴阳光出发。

炳望叔的广豆根种植基地在村东的茅山脚下,大约有二三十亩。去年春天种植的广豆根已经长得很茂盛。粗壮的根、绿色的枝、长满灰色柔毛的椭圆形叶片显露出蓬勃的生机。炳望叔培育的香菇生长在自然枯倒的金刚木老树干上,一朵一朵的,菌盖平展而略薄,看起来孤单而脆弱。炳望叔介绍,这些香菇不用菌种,但需要适当的天气和培育管护,方法是在枯倒将朽的老树干上挖凿能盛水的槽槽(作用是蓄水滋润),再用斧头在树干上每隔50公分左右斜砍一刀(深度只半寸左右,不能砍飞树皮)。到秋冬季节,遇上潮湿天气,香菇就长出来了。我知道这是老家人传统的培育香菇的方法,老家人称之为“钉菌”。“钉菌”是个技术活,拿捏不到位,就会片屑难收。炳望叔是“钉菌”的好手,早年就因“钉菌”而风光过一阵子。他对山林有着深厚的感情!要不是飞来横祸使他人财两空而心灰意冷,他何至于如此颓废堕落?妻子的病得以免费治疗,让他看到了走出困境的希望;生态护林员固定的收入让他恢复了对山林的深情。巡山之时,他悄悄重操“钉菌”旧业……山里人都知道,这些自然生长的香菇是极品,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他的香菇一面市,就供不应求,尽管其价格比别人的都高……

踏着夕阳,我们从山上回来。和煦的春光照耀着大地,历经漫长冷冬的万物开始吐露新芽,鸟儿在树梢聚集嬉闹。

炳望叔吹着口哨与鸟儿应和,脚步走得飞快……

年年春节回家品年味,今年的年味特别浓,特别有味道。

新闻推荐

春季养护忙

2月14日,在位于桐乡市梧桐街道城西村的“老王草莓园”,承包户王家银在大棚内采摘成熟的草莓。新春伊始,浙江省桐乡市的田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