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书”有大学问
■陈华文
近年来,各类绘本书大量涌现,其中有一些绘画技巧娴熟、文字表达精炼,读起来津津有味。同时,也有的绘本画得草率、粗糙,看不到应有的美感。面对参差不齐的各类绘本,笔者不禁想到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连环画画家们创作中的那种情怀、那种认真劲儿,实在令人感怀。
连环画是“图画+文字”的一种小开本图书,俗称小人书。连环画虽然“个头”小,但是有大学问,极为考验画家的美术功底和综合艺术素养。连环画在我国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优秀的连环画,能将深奥的道理、复杂的故事用生动的绘画方式进行表达,具有直观性、可读性和审美性的特点。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连环画画家,如徐燕孙、卜孝怀、任帅英、王叔晖、钱笑呆等等,他们的名字至今被人铭记。他们创作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杨门女将》《山乡巨变》等等连环画杰作,更是影响了几代人。
上世纪90年代之后,连环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可近年来,很多人开始怀念连环画,一批经典连环画重新出版,连环画码洋持续攀高,整个连环画市场出现回暖的趋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人们的恋旧情结是其中一个原因,更重要的是,优秀的连环画经得起细看,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经典性的、代表性的连环画,其艺术光芒无论是昨天、现在还是未来都难以掩盖。从内容方面看,曾经广为流传的优秀连环画,讲的都是老百姓家喻户晓的故事,宣扬的是正义和善良的价值理念,这为连环画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从绘画方面看,优秀的连环画无不借用中国画中的白描手法,描绘的人物、动物、草木等等造型严谨、生动传神、透视准确、构图有新意,且每一幅画具有电影导演的场面调度意识。
传统连环画,将来能否真正回归大众,没有人知道答案,但是老一辈的连环画画家们,不仅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艺术财富,更可贵的是,还留给我们一笔精神财富。
首先是强烈的时代情怀。例如徐燕孙,原本在工笔人物画方面,已经有很大名气。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响应国家大力发展连环画的号召,他毫不犹豫地进入这个创作队伍,并且很快成为这个领域的领跑者。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连环画《三打祝家庄》《火烧赤壁》《古城会》,成为典范之作,直接影响后来中国连环画创作走向。
其次是扎实的造型本领。连环画虽然只有巴掌大小,但对于造型有着极高的要求,考验画家的造型能力。然而扎实的造型本领不是天生的,需要不断进行锤炼。例如女画家王叔晖,为了创作连环画《西厢记》《木兰从军》《梁山伯与祝英台》《杨门女将》,她每天都认真作画,为了把一件蟒袍画得更加逼真,她一画就是三天。她曾说:“必须胸有成竹,才能提笔作画。”正是老一辈连环画画家苦练出扎实的造型本领,才使得他们的作品形象传神,备受认可,成为一代大家。
最后是过硬的创作作风。连环画是“全要素”的美术创作,必须在生活中捕捉艺术的灵感。大家都知道贺友直的《山乡巨变》是中国连环画的一座高峰。殊不知,为了创作,他曾经到湖南资江农村,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打成一片,在细致入微的生活体验中,他对农村风光、生产生活用具、农民形象和性格,有了全面、充分的了解和认知。他用3年多的时间,几易其稿,以工匠般的精神,创作出长达396幅的《山乡巨变》。
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任何类型、任何方式的美术创作,都需要做好基础性的功课。当前,各种美术风格的作品百花齐放,倘若一个人对美术没有虔诚的态度、造型功夫不到家、创作态度也是马马虎虎,那么美术之路肯定长久不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老一辈连环画家们具备的精神和品质,依然需要传承和发扬。
新闻推荐
■2265.16亿元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65.16亿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比7.2∶63.3∶29.5;完成财政总收入231.82亿元,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