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情人节为什么要吃巧克力

济南时报 2019-02-14 14:13 大字
江丹

今天是情人节,不少女读者可以暂时忘却减肥的烦扰,以节日的名义多吃一些巧克力。从我们认识巧克力那天起,它似乎就一直是甜蜜的代名词。人们痴迷于它的味道,有时用它增加气氛,有时则用它治愈忧愁。

巧克力一开始并不是甜的。据说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中美洲一带就有了野生可可树,可可豆跟玉米、辣椒一起成为那时候当地人生活里的重要存在,甚至一度成为人们用以置换物品的货币。

即使作为食物,巧克力也曾被赋予别样的意义。据江苏大学岳淼的硕士学位论文《巧克力的力学特性及质地评价研究》,在公元14世纪至15世纪的墨西哥阿斯帝卡王朝,巧克力“被视为贵重的强心、利尿的药剂,它对胃液中的蛋白质分解酵素具有活化性的作用,可以帮助消化”。由此可见,那时候的巧克力更像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它不仅能给人们提供能量,还能治愈人们的一些疾病,让身体感到舒适。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食用巧克力。日本作家香川理馨子在其图书作品《你不懂巧克力》中介绍,传说阿斯帝卡王朝的君主蒙特祖玛二世一天要喝50杯热巧克力。不加糖和牛奶的巧克力热饮,很难想象它到底有多好喝,但那时候,能食用巧克力意味着身份的尊贵。对更多的普通人来说,这种食物只能在口耳相传中略知一二,并没有食用的机会。

蒙特祖玛二世在自己的宫廷里用巧克力招待了远道而来的西班牙人,巧克力也由此被带往欧洲。据《巧克力的力学特性及质地评价研究》的介绍,在欧洲,可可粉和香料被拌在蔗汁中,成为风靡欧洲上流社会的香甜饮料。随着彼时欧洲各个王室间的联姻,巧克力开始传遍欧洲大陆,比如西班牙的公主嫁往法国时,便带去了巧克力。

《你不懂巧克力》中介绍,喜欢上喝巧克力的欧洲人还发明了一种脱水浓缩后的巧克力块,但不是用来吃的,而是便于携带用热水冲泡的。而在英国,还出现了一种巧克力屋,“后来发展成为市民们谈论政治、文化的社交场所”。由此可见,巧克力跟太太的客厅以及咖啡沙龙一样,一度活跃在某一部分人群的社交生活中。

欧洲人大概不愿意相信,如此美妙的食物竟然只能用于冲泡饮用。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人都未曾放弃对可可豆更深层次的研究。据《你不懂巧克力》,1847年,一名英国人制作出可直接食用的固体巧克力,28年后,一位瑞士人制作出牛奶巧克力。但那时候的可可粉颗粒粗糙,直到1879年,另一位瑞士人发明了巧克力精炼机,可可豆得以被精磨精练,“口感顺滑的巧克力终于诞生了”。

巧克力成为情人节的一个物质符号,已经是20世纪的事情了。商业社会,商家总能在各种各样的节日中发现商机,比如巧克力便与爱情在甜蜜中发生交集。情人节吃巧克力,与一时密集的商业宣传不无关系,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量的巧克力厂商加入了情人节巧克力促销的队伍,他们甚至制造了一种风俗,在情人节这一天,女性应该向心仪的男性赠送巧克力,当然,这一风俗可能在今天已经发生转向,男性成为赠送的主力,但巧克力依然在被销售,被购买。很多读者可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节日仪式感竟然是由商业销售行为促成,但没有关系,巧克力还是那些巧克力,甜蜜依旧。

而事实上,巧克力真真实实地会给人带来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来源于一种叫5-羟色胺的奇特的荷尔蒙,它会令人产生愉悦、满足的感觉。5-羟色胺以色氨酸为原材料,只能通过食物来获取。而且,血糖浓度升高导致的胰岛素的高释放,会帮助血液中的其他氨基酸向肌肉细胞的方向运输,色氨酸进入大脑的效率因此得以提高。富含色氨酸和糖的巧克力就这样一举两得了。

今天,巧克力已经成为不少人生活中的一种普通食物,情人节只是它被食用的某个特殊情境。实际上,不仅是情人节,商家总能为我们制造需要食用巧克力的特殊情境,尽管那实在是普通的日常,比如春节阖家团圆时,比如年轻人相聚狂欢时。这种甜蜜味道的食物,确实能够成为生活中的某种慰藉,让人们愿意想象那些电视广告中虚构描摹的情节故事。

其实,除了巧克力自身的甜蜜和商家的鼓动,我们愿意在情人节这天食用巧克力,或许还有另外的原因,比如我们总是喜欢在某个节日吃点什么,没有食物的节日是不完美的。

新闻推荐

节后错峰出游惊喜多:“文旅大餐”宴不散,价格下调三五成

新华社记者陈爱平王鹤王琳琳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遍布全球各地的中国游客们陆续踏上归途,但也有不少游客正准备错峰出行。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