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聚焦】立法禁止中小学生玩手机,可行吗?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2-14 07:00 大字

新闻——据2月12日《法制日报》报道,随着智能手机在未成年人群体的普及,不少学生对手机越来越依恋,不仅对视力不好、消耗精力,甚至扰乱课堂秩序。如今,智能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如何破解?海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建议,尽快立法禁止16岁以下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

不能过度使用手机,但立法禁用不合适

张玉胜

“尽快立法禁止16岁以下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建议,难脱“看对病症拿错药”的因噎废食和治标不治本之嫌。

不错,随着智能手机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的普及,其暴露出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老师和家长的管理、引导难度也越来越大。但这种“一刀切”的强制性做法真的合适吗?仅凭人为阻隔就能彻底“斩断”孩子们的手机情结?我看未必。

“智能化”毕竟是包括手机在内的高科技产品的发展方向,在技术革新、信息发达、知识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单单把未成年群体隔绝于已经向前进步的年代,既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不具备现实操作的可能性。必须直面的现实是,手机“智能化”的脚步还在继续,教育APP已广泛应用,“禁不胜禁”并非杞人忧天。

此前,曾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立法“禁止未成年人做美容整形手术”,如今又有人建议“禁16岁以下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初衷都是好的,但建议值得商榷。如果说“美容整形”对发育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来说确实风险太大,那么智能手机纯属是对工具的“使用不当”,其本身并无原罪。综观新闻中这位院长列举的“七宗罪”,除影响课堂学习外,其余涉及的“交友”“攀比”“色情”“受骗”“健康”“安全”等,对成年人来说照样存在,也要一并禁用吗?

“手机依赖症”堪称全民性的社会问题,要孩子们规避过度使用和痴迷游戏的毛病,家长的自律和垂范不可或缺。对于未成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不能一禁了之,而应采取教育疏导、陈明危害、兴利除弊、积极引领的因势利导之策。落实国家教育部和卫健委等8部门提出的“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的要求,可通过建章立制、学生守则和班级条约的形式加以约束。

预防近视提高成绩,就要立法禁用手机

堂吉伟德

前不久发布的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目前,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我国初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这些数据为近视防控敲响了警钟。在所有造成近视的因素中,电子产品首当其冲。有研究表明,用电子产品玩游戏,很容易造成视疲劳,尤其是手机,看手机15分钟差不多相当于看半小时iPad、看1小时电视。

实行严格的手机限令,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不仅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更可以提高学习成绩。这一点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大量的事实作为验证:一项由伦敦经济学院发表的调查结果显示,禁止在中学校园里使用手机,可以使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提高6%,相当于每个学年多学习了一周。而在预防和控制近视方面,国内一些学校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实行严格的校内手机使用禁令后,中小学生的整体近视率得到了有效控制,效果十分明显。从保护未成年人角度出发,需要对未成年人近视持续恶化的状况进行有效干预。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两个认识上的偏差,一是认为电子产品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极大帮助,其重要性不可替代。正因此,才使得电子产品在校园内泛滥成灾;二是认为中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属正常权利,在使用时间上应自行把握,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是对其正当权利的干涉。基于此,一些学校采取收缴手机等强制手段时,往往引发外界激烈讨论。

没有刚性的约束机制和硬性规定,禁止中小学生玩智能手机难以达成一致性行动。

法国国民教育部长曾在接受采访时指出,现代智能手机中毒现象正在蔓延,我们有责任保护孩子和青少年免受其害。2018年,法国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的有关中小学生在校内禁止使用智能手机的法案,明确规定从当年9月新学期开始,法国小学、初中学生禁止在校园内使用智能手机。

在我国教育部《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禁止手机进入中小学生课堂的规定相继出台。不过要实现全面的手机禁令,仅靠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一纸文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还需要更进一步上升为法律,并将其作为未成年人保护的刚性措施,明确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的责任,如此才能最终以法律手段让保护诉求成为可能。

新闻推荐

超400家贫困县医院成二甲医院

据新华社北京2月13日电(记者王秉阳)记者从国家卫健委1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三级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的县级医院工作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