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可以 “发财”不要
○赵柒斤
农历新年正月,“恭喜发财”大概是最火爆的贺词之一。无论新朋旧友见面或隔空问候,“新年好,恭喜发财”都会情不自禁地从我们抹蜜似的小嘴吐出,免费送给对方。接受贺年的人也都满怀喜悦地笑纳“恭喜发财”。可以说,几乎没有一人对此反感或不快。然而,笔者却对“恭喜发财”这个贺年词颇有疑问。
“恭喜发财”一词,虽出自于清代文学家吴趼人的长篇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但其源头可追溯到先秦时代。《论语》诠释:“恭,近于礼;喜,犹福也。”《礼记·大学》中的“生财有道”、《韩非子·五蠹》里的“多钱善贾”等都成了贺语。这说明,发财之心自古有之。然而,古人为爱财设置了前提,即“不取不义之财”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学》中“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的金句,似乎是在告诫人们,可以以财发身,勿以身发财。宋代理学家朱熹接过话茬,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发,犹起也。仁者散财以得民,不仁者亡身以殖货。”朱子训为“亡身以殖货”。而清代王有光在《吴下谚联》中说得更直白了:“今人相见,不论官民士大夫,开口即道‘发财’,究之此二字出于何典?读《大学》治平章,言‘不仁者以身发财’,朱子训为‘亡身以殖货’。当局者迷,而旁观者,亦不思《传》既明斥‘不仁’,《注》又指为‘亡身’,乃以此作颂词,大谬千古。”也就是说,自宋代开始,“恭喜发财”便成为“流行贺词”,所以才引起学者们高度关注。
由此可见,古代一些仁人志士不太赞同将“恭喜发财”作贺词用的。可缘何现代人对“恭喜发财”又如此情有独钟?刘德华的一首《恭喜发财》不是唱响大江南北吗!这也许跟近代、现代乃至后现代人一直在书写一部“进步主义”的历史哲学有关。人们都看到和感受到“财力”才是改进人类物质生活状态的源泉和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而历史又是沿着物质渐丰这条显性直线向前的。于是,在农历正月这个在很多人看来是决定一个人新的一年“命运”的时机,大伙儿乐此不彼地接受“发财”和奉献“发财”。正是在这种心态的作用下,“恭喜发财”才成为农历新年民间互贺“流行词”冠军。或许也正是因为“恭喜发财”的贺词愈加流行和火爆,才遭到古代学者、哲学家们的疑问和反对。
当然,财富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基本物质条件,正当合法地获取没什么不妥。但我总觉得古人反对有一定道理,因为并非所有人都适宜“享受”这个贺词。在我粗浅的看法中,用“恭喜发财”作贺年吉祥热词起码要一分为二,譬如在国家公务员系统中,特别是领导干部间是不太妥当的。对一些官员说“恭喜发财”,就变相呼应了那些被逮腐败分子的一句“名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深圳月10日电手指轻轻触碰,叶子迅速闭合起来———含羞草的特性启发了科研人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