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听课笔记亦堪传

西安日报 2019-02-01 05:12 大字

■酱香老范

莘莘学子都有听课笔记,只是毕业后将笔记一直保存着的很少见。如果你遇到的是名师,且当年的课堂笔记很详实,又保存完好,那么,时隔多年后,这些笔记的文化价值弥足珍贵。如加以整理出版,更是薪火相传的佳话。

钱穆的《中国文学史》2015年由天地出版社推出。这本20万字的书,由学生叶龙整理而成。半个多世纪前,钱先生在新亚书院讲授中国文学史课程。学生中有浙江绍兴人叶龙,他听老师的“无锡国语”无碍,且学过速记,故课堂笔记相当详实。60年来,从香港到台北,叶龙搬了十几次家,但始终珍藏着这些笔记本。继“钱穆讲授,叶龙记录整理”的《中国经济史》和《钱穆讲学粹语录》出版后,叶龙晚年又一次以此方式,向恩师致敬。

国学大师刘师培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学生罗常培听课十分专心,且将老师所言详实记录。1945年,由罗常培记录的刘师培讲义《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和《文心雕龙讲录二种》问世,而这时距刘师培去世已二十多年。

顾颉刚《中国史学入门》(中国青年出版社初版),是一本史学普及的经典读物。北京出版社推出“大家小书”书系,将其列为第一辑第一本。此书是文革前夕,73岁的顾老在疗养时对病友的讲史记录,由何启君整理。

何启君(1919~1998)曾是司局级干部,业余酷爱史学。1965年冬至1966年初,他在香山疗养,顾颉刚也在那儿养病,同住枫林村。何启君仰慕顾老的学问,抓住机会向其请教。他俩几乎忘了养病之事,每天把山间散步改为室内谈史,共谈了20次,并商定以后将记录稿整理成书。1982年,何启君着手整理笔记。这时距当年香山问学已有17年,顾老已于1980年去世。1983年,《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出版。此书深入浅出、厚积薄发,颇受赞誉,且流传较广,累计印行在25万多册。顾云深在书评《学史指径》中说:“读此书使人涌起在读《歌德谈话录》时所具有的那种感情,仿佛有位年长的智者,正与你侃侃长谈。”

《中国古典文心——顾随讲坛实录》(北京大学出版社),由顾随讲述,叶嘉莹记录。此书是顾随在北大等校讲授中国古典散文的课堂实录,入选凤凰网2014年度十大好书榜。“豆瓣”上有网友说:“有迦陵传灯,顾先生泉下可以瞑目矣。”信然!

叶嘉莹读大学时主攻中国古典文学,听顾随的课四年,毕业后又蹭课两年,共记下八册笔记。她在回忆恩师时说:“自上过先生之课以后,恍如一只被困在暗室之内的飞蝇,蓦见门窗之开启,始脱然得睹明朗之天光,辨万物之形态。”“我之所以在半生流离辗转的生活中,一直把我当年听先生讲课时的笔记始终随身携带,唯恐或失的缘故,就因为我深知先生所传述的精华妙义,是我在其他书本中所绝然无法获得的一种无价之宝。”后来,她将笔记交给顾随的女儿顾之京,并一起整理成书。这是叶嘉莹认为自己这辈子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之一。

陈丹青花了大半年时间,将当初在纽约历时五年,私下听木心讲文学史课的笔记,整理出上下两大册,逾四十万字的《文学回忆录》,此举足堪称道。陈丹青之父出于对木心讲课内容的激赏,以及对儿子力推木心的称许,对陈丹青说:“你做这件事比你一辈子画这么多画都有价值。”

课堂当年专心记,老来整理成佳编。名师丰采得再现,听课笔记亦堪传。

新闻推荐

传统文化受益者 坚持开办公益国学班

在澛港街道汇成社区,每个寒暑假和平时周日都会开办的公益国学班远近闻名。在这里,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免费诵读经典,学习传统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