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春节史话 宋玉华

汉中日报 2019-01-30 09:49 大字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受人们重视、最热闹、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伴随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传承至今,可谓源远流长、早已根植于我们的血脉之中。

据古书记载“年”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唐虞时叫做“载”,是万象更新之意;夏代叫做“岁”,是迎新年之意;商代叫做“祀”,表示四季已尽;直到周代才称春节为“年”,表示五谷熟

稔为一年。《谷粮

传·宣公十六》记

曰:“五谷皆熟为

有年”,“有年”表

示五谷丰收之

意。甲骨文中的

“年”字是果实丰硕的象形,金文中的“年”是谷穗成熟的形状。为此古人就把五谷成熟收入仓后,在又一个即将开始春耕生产之时予以过年庆贺,以欢庆一年辛苦勤劳赢得的丰收,又寄托新一年再获好收成而予以美好祝福。在这个节点亲友欢聚一堂,进行团圆庆贺、互相祝贺就形成了过年。过年既与农作物生长收获季节周期相关,也正好应和了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的周期,古人的智慧实在令人敬仰。

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领先于世界,远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就掌握了地球、月亮、太阳之间的运行规律,开始用“天干地支”记年。以月亮圆缺一周期为一月,不见月的那一天叫朔,即初一,月圆的那天叫望,即十五。正月的朔日就是从腊月三十(小月二十九)的子夜即初一起为一年的开始。

据《史记》载,夏禹把孟春之月定为岁首,称作正月。为辞旧迎新,古人形成了“守岁”的习俗。在年三十夜一家老少围在一起吃团圆饭,彻夜不眠、以待天明,称为“别岁”。老人给小孩祝颂美好期望后“分岁”,即发压岁钱,人们互相祝福、赠物,叫“馈岁”。腊月三十这天,很多家庭都要贴春联、剪窗花、放鞭炮、贴年画、烤大火、送贺年帖,其乐融融。苏东坡《守岁》诗云:“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可谓踌躇满志。唐边关诗人高适除夕夜作诗《除夕》抒怀:“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表达了诗人除夕思念千里之外亲人的惆怅之情。

新闻推荐

深刻对照检查 全面整改落实 市委办公室领导班子召开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

本报讯(记者梁伟)1月28日,市委办公室领导班子召开2018年度民主生活会。市委常委、秘书长陈远明以市委办公室领导班子成...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