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每一种过年方式都写满了幸福和团圆 □耿银平

半岛都市报 2019-01-28 01:55 大字

年是什么?年是团圆、幸福、祥和,以及全家其乐融融的那种氛围,那种情调,那种关系连接。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有钱是过年,没有钱也是过年。全家人聚在一起,那就是最好的大年,是最隆重的年终总结和盘点。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民族个性、文化特点:忙了一年了,到了年终了,我们需要有一个总结和盘点,有一个反思和升华,在这个极具仪式感的过年活动中:跋山涉水回老家,类似民众大迁徙……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让来年的工作更有奔头。让我们手里的这个节点成为辞旧迎新的起点。

所以,在老家过年是一种传统过年方式,在城市过年、旅游过年、出国过年,何尝不是一种新的过年方式呢?在老家过年,有浓厚的传统味道,全家人在城市过年、旅游过年,也能得到与众不同的过年收获。毕竟,过年的形式是为精神内在、年文化服务的,我们的目的更在于通过这种新形式、新思维、新方向、新做法,让年文化得到与时俱进的传承与发展、拓展与创新。

比如在城市过年、旅游过年,环境变了,内心的感受就会变,家人与家人之间反而因此增加了一份更为微妙的幸福感、亲密感,这是在老家过年感受不到的。从发展的角度来说,这难道不是一种创新的年文化吗?所以,对于新闻中的请老人进城过年,我是持赞同意见的。

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俗的年,是一种仪式感,更是古老的民族文化、中华文化的折射和延展。任何文化的发展,如果一味墨守成规,裹足不前,不汲取任何外来的信息和营养,反而容易形成僵化和腐朽。而文化走向新生的唯一办法就是,开放开拓,与时俱进,汲取古今中外的各种有意义的先进的营养元素、文化基因。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各种个性化的过年方式、以及过年方面的逆向思维,本身就是一种思维的新颖化、开放化,既能让自我得到与众不同的过年感受,又能让年文化不断向前。这种做法不但不应该受到批评,反而应该得到更多的鼓舞和激励。

中华民族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春节,就要到了,让我们走出家门,走向开放;走出封闭,走向豁达;告别忙碌、回归团圆。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文化基因,都能得到现代化的传承与发展、创新与升华!

新闻推荐

推动媒体深度融合, 做大做强主流舆论

(紧接第一版)截至去年6月,我国网民超过8亿,其中手机网民占98.3%。在相当意义上说,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