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反向春运”是新时代的好风景 □涂启智

半岛都市报 2019-01-28 01:55 大字

A19~A21

■话题

每到岁末,“过年”“回家”“团圆”这些字眼,就像经典旋律在人们心里萦绕,久久挥之不去;又如看不见的风筝之线,牵引无数人千里跋涉返回故土……

尽管媒体已有好几年不再渲染“一票难求”的艰辛不易,然而它恒定存在。春运抢票者最能体会其中滋味。从元旦前后火车票开抢以来,无数准备返乡的“候鸟”汇聚成抢票大军。但是,对许多人来讲,不管是“候补购票”还是购买“抢票加速包”,都无法化解渴望一票到手的心急如焚。许多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抢到手的只是站票——对此,我大惑不解,那些卧铺以及座位票难道因为抢票系统被挤爆、售票系统超级拥堵滞塞就出不来了?——不少归心似箭的人不得不重新将希望寄托于“黄牛党”身上,不惜每张票加价一百元甚至更多请其代抢。

如今,私家车好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如今已是多如牛毛。有车一族开车回家,想来很是方便,只是在春运期间,堵车始终是无法解开的痛结。常年在外务工或者上班的人,过年回家少则一个星期,多则十天半月,由于往返路途耗时较长,其实来去匆匆;此外,往返路费与人情往来亦是不菲开销。

面对温馨而又无奈的过年回家现实,反向春运无疑是很好的调节,也是机智应对。反向春运让常年在外打拼的人们免去来回拥挤之苦,又能让父母或者老人见识外面世界的精彩,或可促使他们思想、言行以及生活方式与时俱进。“陌生人世界”富有竞争力与活力,最容易激发人的潜能,让很多人在广阔天地各得其所、实现自我价值。许多人走出“熟人社会”之后,精神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崭新的事业人生。让父母走出家乡小天地,到外面走一走、看一看乃至生活一段时间,实乃有益无害。过年回家价值指向在于“团圆”,反向春运同样实现团圆愿景。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不管在哪里过年都一样温馨、热闹与喜庆,都应感到心安。心安之处即为故乡。反向春运还可以让儿女与父母多些时间在一起,让看得见的温馨亲情延续持久……最为关键的是,反向春运不用为买票揪心,能够由北向南任我行。

假如认为反向春运会让父母或老人太奔波,可让他们选择乘坐火车卧铺、飞机等相对舒适的交通工具或者出行方式。担心父母或老人出门不习惯的顾虑应该打消——习惯可以改变。只有改变习惯,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乡愁固然是我们灵魂的皈依,但也无须浓得化不开。念兹在此,却不必执念,从某种意义上说,“乡愁是远行的绊脚石”。唯有顺应时势,随遇而安,心灵方能开阔明朗,视野才会生机盎然。

“反向春运”的背后是年轻人个人主义观念的提升□宋晨希

今天是小年,迎年的大幕正式拉开,年味儿越来越浓,回家团聚也成了年末人们最幸福的期盼。近日,一则关于新年团聚的短片《啥是佩奇》爆红网络,其中新年、春运、亲情、留守老人等一系列敏感词的汇聚成为短片刷屏的重要原因,而片中反映出来的“反向春运”也成了如今家庭春节团圆的次优选择。

反向春运,就是和以往年轻人回家过年相反,而是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过年。年轻人坐火车回家,无奈抢不到火车票;乘飞机回家,往返恐怕得花去一个月的工资。两难之下,一些在大中型城市打拼的上班族,打算过一个“反向春运”年,将父母从老家接到工作地过年。在今年的“反向春运”中,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成为热门目的地,机票价格不仅优惠,且票源充足。以除夕为例,广州飞郑州最低票价1065元,而郑州飞广州只需499元。

有网友认为,反向团聚显现出了国人的节日观念正在向更开放、更多元、更理性演变。辞旧迎新,不仅仅意味着人们在追随着时光的脚步,也意味着人们在追随时代的脚步、在追求着更美好、更可心可意的生活方式。也有网友认为,自己选择过年回家,不想让父母太奔波,而且,老人还是喜欢在老家待着,来大城市会不习惯。在这个团圆的日子,你会接父母到你的工作地过年吗?对反向春运,你怎么看?

查阅近几年的媒体报道可以发现,早在2013年就已经有媒体率先提出了“反向春运“这个词。只不过那时候,这个词尚未普及,也没有得到大众太多的认同。

到了去年,“反向春运”的观念开始被各家媒体所提倡。从经济利益的角度来考量,把父母接到大城市过年,既可以省去返乡回程高额的机票,又可以让父母体验大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一种社会习俗的转变,背后反映的是一些家庭对当下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回应。从“反向春运”这种现象来看,年轻人逐渐在向个体主义回归。

曾经有学者分析,为什么西方的“洋节”在中国越发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西方“洋节”更多的是一种个人化的狂欢。比如“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节日在历史上所反映的“团聚意义”早已褪色,年轻人追捧这些节日,无非是找一个借口,与朋友、伴侣外出逛街、吃饭和旅行。

中国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完成一种人际关系、家族关系的联络,强化个体与宗族之间的连结。比如春节,在传统观念中,年轻人必须回到自己的家乡,随父母或者家族中的长辈一同祭拜自己的祖先,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家人身体康健,它是一种“时空净化仪式”。

到了现在,虽然祭祀行为逐渐消失,但强化亲戚、朋友之间关系的功能却仍旧存在。现在年轻人回到自己家乡,除了向一年不见的亲戚拜年团圆之外,就是与儿时的小伙伴一起吃饭聊天。因此,很多人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感受不到个人精神上的放松。

“反向春运”是人们无意识地在“改造”春节观念。子女将父母接到工作的大城市过年,这就意味着,过年变成了以小家庭为核心的团圆行为。有很多媒体说,这背后反映的是年轻人对经济的考量。其实,除了经济考量之外,我们还要看到文化观念的变迁,那就是年轻人个人主义的观念在不断强化,他们成为了春节的主角。

在我看来,“反向春运”的方式,在未来,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被强化。但是,我想提醒的是,年轻人的个人主义虽然逐渐在强化。但在新旧观念交替的当下,年轻人也要考虑一下父母的感受。有些父母内心之中,仍旧希望子女回到家乡过年。那么,这时子女还是最好回到家乡,满足父母的这一愿望。毕竟,子女对父母尽“孝”,让他们在精神上感受愉悦比给予物质利益更重要。

新闻推荐

为罚“大巴带白菜”道歉,也是一种警醒

来论毋庸讳言,我们的很多法规制度存在或多或少的“弹性空间”,这在给执法者留有“自主裁量权”的同时,更考验执法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