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学籍“失踪”背后是屡禁不止的违规招生

新安晚报 2019-01-23 10:36 大字

近日有学生家长向央广新闻热线反映称自己的孩子就读于山西晋城一所名为凤兰学校的寄宿制民办学校,可上到高二了才发现没有学籍,未来无法领到毕业证无法参加高考。据了解,凤兰学校高二年级没有学籍的学生至少百人。学校方面目前并没有给出解决方案,当地教育部门称,学籍问题无法解决,学生未来可通过社会报名方式参加高考。(1月22日《中国之声》)

高中生上了一两年高中之后,临近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报名或者高考报名时才发现自己没有学籍。这种奇葩的高中生学籍“失踪”事件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各地已经发生过很多起这类事件。

高中生学籍频频“失踪”,不是他们的学籍被人偷走了,而是他们从被学校录取的那一刻开始,压根就没有学籍。究其根源,涉事学校大多是民办高中,为了赚钱,滥用自主办学权,违规招生,降低招生标准,扩大招生规模。学校没有经过法定的中考统招程序,而是通过违法违规方式私下招录不符合录取标准的学生,这才使得这些学生没有学籍。

为何一些民办学校违规招生屡禁不止,学生学籍“失踪”屡屡发生?客观地说,学校违规扩大招生规模的做法满足了一些家长送孩子读高中的需求。由于不少家长对中职学校存有歧视,宁可多花钱送孩子读高中,也不愿意送孩子去读职高、中专,一些私立高中违规招生就满足了这类家长的需求。

其次,为了保障学生权益,在遇到学生学籍“失踪”事件后,一些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不是帮助学籍“失踪”的学生补办了学籍,就是设法解决他们高考报名问题,没有学籍的问题基本上得到圆满解决。教育主管部门这样的善后之举当然是积极作为,但这在客观上让“学校利用学生权益绑架主管部门”的行为得逞,这是很多违规招生学校一直打的如意算盘。特别是在学籍管理不甚严格的时期,学校都能顺利帮学生解决学籍问题。

再者,学校违规招生的成本过低。教育主管部门对违规招生学校的处罚较轻,甚至是采取实质上无用的处罚手段,比如削减违规招生中学的招生指标或者禁止来年招生。那些有违规招生劣迹的中学,往往不管教育主管部门定的招生指标是多少,继续违规招生,继续扩大招生规模,减少招生指标这一招对涉事中学来说没有用。

如何保障学生合法权益,遏制中学违规招生?首先,有必要进一步放开私立中学的招生权,既满足中学的办学需求,也满足学生上学需求。教育主管部门每年给私立中学下达的招生指标应当围绕中学的办学实力和条件来制定,根据学校现有的校舍、师资力量划定招生指标上限。其次,对违规招生中学要予以严惩。第一次违规招生,经济处罚、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和招生负责人的法律责任;第二次违规招生,可直接吊销学校的办学证照,让其倒闭。再者,教育主管部门要面向中考学生及其家长普及中考招生政策,明确告知未经统招程序学生没有学籍,不要相信学校的虚假宣传。同时,安排工作人员紧盯私立中学的招生工作,并通过统计在校学生规模倒查是否存在擅自扩大招生规模现象。□张立美

新闻推荐

渣土堆积成山,垃圾污水熏人,周边居民 不但闻臭 还要“吃土”

本报记者摄影报道在网云小镇项目部建设工地与金丰易居小区之间,有一块偌大的空地。不知从何时起,这块原本空旷的地面上,慢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