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的世界观:一个真正的“独行者”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他对物质结构、空间、时间以及引力性质的研究,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对人类思想进程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今年,是爱因斯坦诞辰140周年,中信出版社出版了《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一书,致敬这位伟人。本书以影响较大的1953年德文版《我的世界观》为底本,收录了《观念与见解》《爱因斯坦晚年文集》里的及散落别处的相关文章,编译出一个独有的《我的世界观》中文版。其中有20多篇珍贵文章此前从未翻译成中文出版过。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封面
天才的头脑如何看世界?我们可以像伟大的爱因斯坦一样思考吗?1月19日,《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编译者、爱因斯坦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方在庆,在上海中信书店与读者们一起走进一个诙谐幽默,充满个性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是一位几乎所有人都熟知但又并不深知的大科学家,因为太著名,写他的人很多,读的人也就跟着读了很多别人写的爱因斯坦,却忽略了爱因斯坦本人的文字,人们鲜有机会去触碰爱因斯坦的学术论文和大部头的《爱因斯坦全集》。这一版《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把爱因斯坦对人生、科学、教育、战争、友谊、自由、宗教及社会问题的观点和看法的文字完整编译在一起,让我们可以通过这一本书,与伟大的灵魂深度对话,”方在庆介绍,该书是基于德文原版翻译,消除了多处英译本转译造成的错误和语义损失。
目前市面上关于爱因斯坦的著作,大多两种情况,要么过于神化他,要么丑化他,方在庆认为这两者皆不可取,“在人们心中,他是个顶着凌乱头发的智者,靠自己的天才大脑和一支笔就能思考这个世界。但这和真正的爱因斯坦有很大区别,事实上他是个非常勤奋、充满想象力,动手能力极强的一个人。”
“爱因斯坦曾说过,他相信直觉;觉得想象力比知识重要;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刨根问底追问问题罢了。他五岁时生病,父亲送给他一个指南针,当发现不管怎么放指针都是朝北的,这个事件给他影响非常大,他认为背后一定有深刻的原因;他十几岁读到科普书后就想如果一个人以光速奔跑会发生什么情况,他一直就很想解决这个问题;他家工厂生产发电机和电灯之类的产品,他叔叔有解决不了的技术问题还会问他,他还做了很多发明,一生申请了30多项专利,所以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动手能力很强。”
爱因斯坦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在科学探索的路上,也犯了很多错误,走过许多弯路。“我们都知道爱因斯坦中学没有毕业,到瑞士后补习了一年,这一年他受到了很大触动。在德国,学校把学生完全当做一个士兵一样对待,在瑞士,学校则将学生当成一个平等、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点对他的终身产生了影响。”方在庆介绍。
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在瑞士联邦专利局当一名三级职员,名不见经传,远离学术中心。然而就是在这一年,他的创造力得到了惊人的爆发和展现,“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己钟爱的研究,发表了5篇论文和21篇评论。他提出了光量子假说,解释了布朗运动,提出了测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最重要的是,他提出了我们现在称之为狭义相对论的理论。”
狭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于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的传统看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重要性上讲,仅这一贡献就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但他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两年之内,他就发现了这一理论的天生缺陷,进而经过8 年的努力,用生动的思想实验支撑强大的物理直觉,面对无比巨大的数学困难,顽强抵抗,几乎拼尽最后气力,才从绝望和筋疲力尽中走出来,在1915 年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被认为是人类认识大自然的最伟大的成果。爱因斯坦的朋友、物理学家马克斯·玻恩曾说过,广义相对论“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
爱因斯坦也是量子物理学的奠基者。他因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被授予1921 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们今天仍然在许多方面受惠于爱因斯坦,最明显的例子是全球定位系统(GPS)。如果不考虑狭义和广义相对论的三种效应,GPS 就完全无法使用。
爱因斯坦 视觉中国 资料图
在《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一书中,我们可以跟爱因斯坦一起,回看20世纪初世界科学大爆发,他本人对相对论的解读,他独行者一般的奋斗,以及爱因斯坦对20世纪上半叶科学界涌现的其他科学家的重要理论进行了天才的解读,如洛伦兹、居里夫人、普朗克、赫兹……以及他对前人——哥白尼、伽利略和牛顿等人的有趣评价。
但方在庆提醒道,如果只把爱因斯坦看成是天才和伟大的科学家,那最多只看到了爱因斯坦的一个侧面。“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人道主义者。他利用自己在科学界以外的非凡影响力,致力于国际的谅解与和平。他知道如何善用自己的名声,支持对人类有益的事业。像历史上的任何科学理论一样,爱因斯坦的理论终有一天会被更完善的理论所取代。但是,他对社会公正的终极关怀、他对人类创造性的关注、他对自由的渴望、他的人道主义将长存于世。”
爱因斯坦视自己为和平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犹太复国主义者,但这几个概念带有鲜明的爱因斯坦特征。方在庆举例,在那篇广受传诵的《我的世界观》(Mein Weltbild,Querido Verlag, Amsterdam,1931,1953)中,爱因斯坦这样写道:我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从未全心全意地属于过我的国家、我的家乡、我的朋友,乃至我最亲近的家人。面对这些关系,我从未消除那种疏离感,以及对孤独的需求—这种感觉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日俱增。一方面,它能让人清楚地意识到,这将使自己与他人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受到限制,但我毫无遗憾。这样的人无疑要失去一些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但另一方面,这样的人才能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他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避免让自己内心的平衡置于这样一些不稳固的基础之上。
早在“一战”之初,爱因斯坦就公开宣扬和平理想。“一战”结束后,他支持全面裁军和建立统一的欧洲。“ 二战”结束后,他极力倡导“ 世界政府”的理想,主张和平利用,而且只能和平利用原子能。在他的晚年,“ 世界政府”仍然是他一次次以各种形式谈论的话题。他的建议有的也许不切实际,有的也许不太成熟,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来自一个清晰的头脑和强烈的道德信念。
爱因斯坦虽然出身犹太家庭,但不信仰犹太教。他对犹太人命运的积极关注是从1914 年到柏林后才开始的。当时的柏林,有大量来自东欧的贫穷的犹太人。他发现,那些早就定居在柏林的犹太人,对于自己的同胞明显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尽管他鄙视犹太族群中丧失个性的同化现象,但是由于总体上犹太民族处于受压迫状态,他同社会上一切形式的反犹主义做斗争。他同意为犹太复国主义奔波,最初是为在耶路撒冷建立大学筹款;他看到大量犹太青年因各种原因受到限制,无法接受大学教育,让他非常痛心。他并不是希望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以实体存在的以色列国。在他看来,一个能与阿拉伯人和平共处的犹太人定居点是最理想的,如果在这个定居点中,犹太青年能有机会接受教育,那么就有可能实现文化的犹太复国主义,进而达成犹太人对社会公义的理想。他甚至主张,所有在巴勒斯坦的犹太儿童都应当学习阿拉伯语。
他还说:“如果我们不能够找到一个与阿拉伯人和平共处并且真诚合作的方法,那说明我们从过去2000 年的苦难中什么都没有学会,命运对我们的惩罚是公平的。”
犹太裔德国科学家的身份给爱因斯坦的一生带来了巨大的戏剧性,逃离德国移民美国之后,他又指责这个收留他的国度里严重的种族隔离政策,抨击麦卡锡主义对左翼知识分子的政治迫害,揭露核战争图谋,反对军方与企业的合谋。方在庆说:“这些话题在当时都是异常沉重的,爱因斯坦也知道相应的后果,但他义无反顾。为此FBI(美国联邦调查局)曾把他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他后来签署了那封要求罗斯福总统研制核武器的信,使美国成为在“二战”中唯一成功研制出原子弹的国家。而最终他是通过广播得知了“曼哈顿计划”这件事。在去世前一年,爱因斯坦说“我一生中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签署了那封要求罗斯福总统研制核武器的信。””
“阅读爱因斯坦的著作,是了解爱因斯坦的最佳途径。希望这本书能让读者们了解更立体的爱因斯坦,他对科学和爱情都有着超乎寻常的执着。但是为人又很有个性,既聪敏,又充满幽默感。这和我们以往从教科书中看到的人物点评或者丰功伟绩比起来,更真实也更有亲切感。”方在庆说。
新闻推荐
一条黄色的狗从两层高的天台落下来,砸中张秀美的右肩,她倒地,昏迷。狗消失了。2018年的最后一天,距离被狗砸中已过去近九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