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新春走基层】北疆小村庄里的特殊春晚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1-23 07:00 大字

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一夜大雪,让新疆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裹上一身“银装”。

1月17日,一场特殊的春晚在这里举行,特殊就特殊在其“闽味十足”。火红的灯笼透着浓浓年味,由千余张村民笑脸组成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9个大字格外醒目。

这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占地10.8平方公里,人口351户1283人,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汉族等群众共同生活在这里。这里也是福建援疆重点打造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示范村——“闽疆生态文化村”。

受益于援疆政策,过去一年间,村里的变化不小。春节临近,村民早早谋划这场“闽味”春晚,向援疆干部表达感激之情,为即将返乡过春节的福建援疆干部送行。

“咚咚咚……”二十里店村二队队长穆太力普·穆沙家厨房里传来一阵阵锅碗瓢盆“交响曲”,几位福建援疆干部和村民一起正忙乎着包饺子。13时30分许,“百家饺子宴”开始了。早已支起的大锅热气腾腾,村里手快的媳妇们忙着下饺子,不大一会儿,一盘盘香喷喷的羊肉水饺就端上了桌……“这顿饺子吃得特别香。”80岁的吐尔逊·胡沙依提开心地说。

让他满意的可不只是这顿饺子宴,还有福建援疆的“十个一”工程。近年来,在福建援建下,二十里店村从落后村到示范村,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敞亮:平整的柏油路通到家门口,卫星工厂开工了,打馕合作社品牌创建了,庭院经济也将蓬勃发展起来……

44岁的阿合买提·玉卢苏加入打馕合作社两个月了,他所在的小组每天打馕1200个,一个月能挣上万元。去年10月,村里建起了3000多平方米集约化打馕厂房,成立了手工馕加工合作社,每天能打馕6000个,月创造经济收益10万元,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31人。

在福建援建的文化演艺中心,舞台背景挂上了大红灯笼,两边支起了高高的面光灯,写着“首届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二十里店村迎新春联欢会”的红色大字喜气洋洋,可容纳近500人的演艺中心里,坐得满满当当。

维吾尔族村民唱京剧,哈萨克族村民唱闽南歌曲,各族干部群众同跳麦西来甫……12个节目历时两个小时的演出,充满了年味、文化味和乡土味,掌声、欢呼声不断,村庄一片沸腾。

村民办春晚,大伙儿演的是节目,晒的是幸福。数次到村民家中听民声、拉家常的福建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长、昌吉州党委副书记黄鹤麟说,二十里店村最直接的变化是环境美化、乡风文明、邻里和睦;最深刻的变化是思想认识;最根本的变化是稳定基础,全村凝聚了发展合力,夯实了和谐稳定发展的根基。

据了解,二十里店村村委会还提出了建设“生态乡村旅游新地标”的目标。在二十里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艾尔肯·尼亚孜眼里,等村里的春晚有了名气后,将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新闻推荐

“小猪佩奇”走俏年货市场

1月21日,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三峡物流园年货市场上,人潮涌动,大红色为主基调的春节吉祥饰物销售区生意红火,传统的灯笼、春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