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现代传承
张英
中国传统文化久经历史沉淀,以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刚柔相济的坚韧精神、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与推崇和谐、崇尚道德的理念等等,已然融入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和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释义
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我们在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中成长,所能想到的“仁义礼智信”的传统,各种经史典籍中蕴含的人生哲学等等,都能纳入传统文化的范畴,同样我们的艺术、思想、传统的生活方式,甚至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历史上的存在都可以称为传统文化,但理念的传承与其中折射的慧人慧智的道理作为一种“活”的文化因其延续性在各个阶段发挥作用,传统文化在批判中得到继承与发扬,是因其有着丰富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发展过程中创造形成的,有摒弃亦有创新,积累着中华民族产生以来所形成的全部经验与智慧,也是中国现代文化得以产生的根基,这种文化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的各个领域,以“文化软力量”的存在形式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尤其在生命智慧、人生前行的层面上,在人们所遭遇的社会冲突、心理失衡、生活工作困境等问题上,其现代性价值最能得以体现。
二、中国传统文化不容忽视的强大作用
(一)凝聚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其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与群体、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作为多民族国家,也正是靠着文化的力量让五十六个民族凝结在一起,相互交融,共同铸就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光辉史。我们现在倡导的团结一致、凝聚人心等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力量凝聚作用的发挥,推动事情良性发展,获得好的收效。
(二)经世致用
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学习《弟子规》《道德经》等,参悟其中蕴含的哲理,修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习惯,进而影响身边的人,也让自己有种获得感,保持明晰的思辨能力,自然会对现世的种种有自己的认识,在人生前行的道路上不至于迷茫无措。《孙子兵法》在商业、军事等方面更是被广泛应用,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在今天的各种形式下同样适用。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在实际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体现与应用的痕迹比比皆是,举不胜举。
(三)满足个人与社会精神发展需要
物质生活的满足并不是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全部需要与终极目标,反倒精神上的需求更是孜孜以求。科学的理论、高尚的情怀是人们精神发展的需求,传统文化则可以满足个人对社会的思想素质发展需要,有利于个人提高理论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进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社会精神生活也必须通过精神文化产品来满足,只有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高度发达的文化财富,才可以满足社会的精神生活需要。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可以满足社会对精神的需要,有利于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风气的好转、社会心态的健康有序运行。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与积累,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价值,对其进行传承与发扬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以下从传统文化在“修身”“齐家”“治国”方面的传承与在现代社会映射的角度来阐释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发挥的强大作用。
(一)修身
中国传统修身文化认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出自《礼记·大学》)可见,在以“修身、齐家、治国”为三大内容递进建构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修身是根本、是基点、是核心,个人修养是人生事业的基石,道德素养的具备是人生成败的关键。儒家修身文化中倡导的“进取”、道家修身文化中倡导的“规律”、佛家修身文化中倡导的“奉献”,都是自我修养提升中应该汲取的宝贵品质。
“仁、义、礼、智、信”中国古代儒家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道德范畴,这五个要素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也成为了中国传统修身文化的德育内容。仁,以人为本,人性关怀;义,公平正义,坚守原则,礼,恭敬尊重,礼仪文明;智,崇尚知识,追求真理;信,忠于职责,诚实守信。从“仁、义、礼、智、信”五方面的修炼提升个人修养,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修养苦学善学、谦虚谨慎、交友有道、坚持正气、勤政廉政的美德,更好地践行现阶段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四德”教育所倡导的理念,也让自己无论在怎样的处境下都能泰然处之。
(二)齐家
齐家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国家的治理,从更微小的层面来讲,齐家有助于个人事业的发展与稳定。孔子提倡“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鲁国学者也主张“父义、母慈、兄友、弟共恭、子孝”,足见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人际关系的重视。在个人的成长中,家庭实际上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则是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自身的言行举止必定是子女的楷模,孝敬老人,感念亲情,夫妻和睦,兄弟互助,与人为善,对子女谆谆教导,用自己的作为营造良好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体贴、理解、包容,每一个成员都处于愉快轻松的气氛之中,在互谅互解中共同承担、共同成长,家庭便可团结向上,形成良好家风并代代相传。
当然,对于个人而言,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家风良好,家庭和睦,上下齐心,没有家庭矛盾等等带来的心理纷扰,自然可以以更佳的精神面貌与姿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在岗位上更好地作为,因此,“齐家”所发挥的作用,对于个人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最大程度实现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三)治国
具体到个人,谈治国太大,但传统文化在治国方面推崇的法则同样适用于个人岗位上的管理。而来源于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更是让自己努力作为、创造成绩的激励。“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均有渊源,“富强”即富足而强盛,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物质利益的呼应。当然,社会发展至今,富强则成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软硬实力双重发展的综合考量。“民主、文明、和谐”则在儒家文化中可以追溯出来,作为传统文化核心的“和谐”观更是贯彻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始终。儒家认为,“公正、平等”是诚信在社会层面的具体化,一个人若诚信,就能倚着善良的本性在社会上力求公正、善美,对丑恶、偏私自然是厌恶至极。“自由、法治”也是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各学派被不断拿来辩论与修正的话题。“诚信、敬业、友善”融合在一起,达到的最高境界便是一种爱国情怀,与人友善、爱岗敬业、诚信友爱,这些都是爱国情怀不可或缺的部分。
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是基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传统文化也就成了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提升个人修养的同时,对企业和岗位的管理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对社会的发展依然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当代社会结合,传承与发展其中的精神内核,在丰富社会精神文化的同时,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作者为黄陵矿业公司一号煤矿党委秘书)
新闻推荐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姜志刚提出 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增强工会工作活力
本报讯(记者马学礼)1月1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总工会十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在银川召开,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姜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