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政协委员提议为师生减负:杜绝中小学盲目引进过多课程
杭州市政协委员建议健全学校课程准入机制,杜绝过多课程“从娃娃抓起”。 视觉中国 图
减负始终是近年来的热点教育话题。1月19日,浙江杭州进入了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澎湃新闻了解到,杭州市十一届三次会议政协委员、杭州市时代小学校长唐彩斌今年带来的提案就与减轻师生负担、健全学校课程准入机制有关。
唐彩斌表示,在国家规定的基本课程之外,现在不少学校都热衷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增加“所谓的特色课程”。“其中有些是对当下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但有些却并不符合儿童认识特点和教育规律,不应盲目引进。加上课程实施的时间、场地和师资难以保证,如果把所有具有学习价值的课程都加入进来,就成了新的“繁难偏多”。”
此外,他注意到《中国青年报》2018年11月的报道称,从2000年到2016年,教育部统计各相关部门印发文件或明确要求加强的专题教育有100多项。而在唐彩斌所在的杭州,他也了解到,据某区教育局的不完全统计,近3年来接到各种与教育无关的临时任务多达188件。“有些工作,只有一纸文件,缺少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反馈评价,很难真正落实。”
因此,他认为,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内容,中小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准入需要严格的标准。
作为一名校长,唐彩斌算了一笔账。他说,根据2015年出台的《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于学校有课程内容自主权的学生,可以统一学习的空间就是基础性课程里的地方课程。仔细核算下来,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合计平均周课时为:一二年级约4课时,三至六年级约5课时,七至九年级约6课时。
“可以发现,如果要在地方课程中加入另外专项学习的内容,时间、空间以及专项师资都相当有限,可以做的就是整合到原有的课程中”,唐彩斌对澎湃新闻说,“但事实上有的重要的工作其实已经体现在国家课程或地方课程中,要大范围普遍推广某一课程其实并不容易实现。”
由此,他建议可以成立地方课程教材委员会负责审查课程内容准入,严格把关学校的学习课程,也是从源头上减轻学校、学生和教师过重的负担。
唐彩斌说,目前,国家层面成立了国家教材委员会,成员由部门委员和专家委员组成,负责国家层面的课程教材内容。杭州可以探索率先成立市级课程教材委员会,来核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内容的准入。“凡是特定主题的课程,都需要统一按照标准、规范的协商程序核准,需要有科学的课程纲要、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师资准备方案和评价措施,等完整方案通过,方可下发文件准入。”
其次,他认为,应丰富课程的实施形式,分类分项管理,不搞“一刀切”。比如“中医进课堂”“地方戏曲进课堂”“人工智能进课堂”“足球进课堂”等,本身内容具有积极意义,但仍需分类分项地探索不同的实施方式:有的可以在原有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进一步突出,如地方戏曲可以纳入音乐课程,足球纳入体育课中;有的如人工智能,则可以另作选择性课程,在部分学校、班级、学生中试点。
唐彩斌还建议,规范与特定课程相关的其他教育活动,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不应组织家长参与“点赞拉票”,不应组织相关主题知识竞赛活动及“小手拉大手”活动,增加家长与教师负担。而有些侧重形式主义的活动,也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包括部分主题征文活动,也需要经过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认可。
新闻推荐
扬州桑树脚地块考古工地现场本文图均为中新网图中新网扬州1月21日消息,1月16日,江苏扬州市桑树脚考古工地,发生两名考古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