濂溪随想录
□原子
刚跨过冬天,《都庞岭》编辑部准备组织一次文学采风活动。当看到此次采风活动内容之一“道县周敦颐濂溪故里”时,心里顿时涌起了一种冲动。
记得学生时期,学到《爱莲说》这篇古文,老师充满激情的讲解,如一粒石子投进我那纯净的心灵,漾起了层层的涟漪。我的家乡是不种莲的,从那时开始,我才认识到莲这种植物生长在满是污水和淤泥的池塘里,不仅块根是餐桌上的美食,莲子是营养大补,而且盛开的花朵白里透红,让人觉得美艳无比,荡气回肠。周敦颐先生的《爱莲说》,并非从表象上写莲之美,而是透过现象写出了莲的品质,写出了莲的精气神。短短的字里行间,寓意深长,发人深省。老师是一个地理通,在他激情讲解完毕之后,最后提示我们,周敦颐先生故里在湖南省道县清塘镇楼田村,离我们的家乡只有数十里。于是,想去探访周敦颐先生的故里遂成了一生之愿望。成年后,一个意外的机会,我也干起了老师的营生。承先师衣钵,依据当时教学参考资料,我亦慷慨激昂地给学生讲授了《爱莲说》这篇古文。课后一冷却,则感到一片虚脱。由于当时文化的禁锢,以及自己知识的平乏,对周敦颐先生的方方面面知之甚少。如果说有所发挥的话,窃以为:周敦颐是封建社会官场中一个敢讲直话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趋炎附势的倔强老头。于是,对周敦颐先生的了解和探究与日俱增。
11月10日上午,采风组一行十余人迎着初冬的密风细雨,驱车数十里来到了周敦颐先生的故里清塘镇楼田村。下得车来,一座高大古朴民族风格的石建牌坊矗立在眼前,然后映入眼帘的是牌坊上方“濂溪故里”四个行楷大字。石柱两旁一副长联,分别为“周庭举世皆尊元公哲学鲁迅文章恩来开国总理;风景这边独好濂水湛蓝都庞苍翠道岩湘南奇观”。上看“濂溪故里”,下看对联长卷,禁不住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周敦颐,宋代思想家、理学家,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以母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分宁(修水)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徙知南昌,历合州判官、虔州通判。熙宁初知郴州,擢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所到之处,都很有实绩。“在合州郡四年,人心悦服,事不经先生之手,吏不敢决”。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继承《易传》和部分道家以及道教思想,提出一个简单而有系统的宇宙构成论,说“无极而太极”“太极”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只有通过主静、无欲,才能达到这一境界。他所提出的哲学范畴,如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性命、善恶等,成为后世理学研究的课题。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张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己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周敦颐酷爱雅丽端庄、清幽玉洁的莲花,曾于知南康军时,在府署东侧挖池种莲,名为爱莲池,池宽十余丈,中间有一石台,台上有六角亭,两侧有“之”字桥。他盛夏常漫步池畔,欣赏着缕缕清香、随风飘逸的莲花,口诵《爱莲说》,自此莲池名震遐迩。
纵观周敦颐先生的一生,他从一个在学习上的勤奋少年到一个管辖一方的清廉小吏,再到一个理学上的鼻祖,不得不让世人所折服。
随后,我们一行依次游览了濂溪祠、濂溪博物馆、周敦颐故居等景点。所到之处,都让我们感受到濂溪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后,我们驻足在村头的一座山脚下。此山拔地而起,很是雄峻。山上树木阴翳蔽日,直入云天。山头上裸露石壁上,依稀可见“道山”两个大字。山腰里,一块红色的牌匾上书“廉泉”两个白色的楷书字,特别耀眼夺目。顺着牌匾往山脚下望去,石缝里冒出来的一股清泉。泉水清澈透明,泉边岩石上刻着“圣脉”“寻源”两幅大字。泉水外溢,汩汩泉水流进一条水沟,水沟通到一片荷塘中。冬令时节气候入寒,荷页虽已枯黄,但周敦颐先生的《爱莲说》已深入骨髓,脑子里则满是春天里白里透红的莲花。这让我想起了英国诗人雪莱的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新闻推荐
2015年的5月份,老邵与昆山某银行签订了一份个人消费借款合同,向银行借款10万元,贷款用途写明为“家庭装修”。谁料到了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