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班费宴请教师”背后有何隐情?

济宁晚报 2019-01-17 10:56 大字

家委会原本应当成为家校沟通、互动的桥梁,不料,在现实中却异化成了“收家长的钱,为老师谋福利”的组织。这事儿不仅与部分教师缺乏师德,明里暗地向家委会伸手有关,而且与校方管理不严、监督不力也脱不了干系。

1月15日,网络爆料称,湖南省郴州市二中高569班家委会用班费违规宴请教师,并赠送红包。在此事引发热议后,郴州市苏仙区教育局迅速成立专项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结果显示,该班六名科任教师均参与了家长安排的宴请与沐足活动,并收受了每人600元的红包,目前涉事教师均已受到相关问责处理。

在被曝光的家委会微信群截图里,有这样一条信息显得格外刺眼:经何老师提议,去年12月27日晚以家委会名义邀请班上6名任课老师座谈,共进晚餐,并向各位老师聊表心意。账目显示,光是这一番“聊表心意”就花掉了6471元,包括餐费、红酒、酸奶和烟钱共1956元,红包3600元,请老师沐足915元。这次支出占到了全学期班费支出总额的四分之三,本该用在学生身上的班费竟多半用在了教师身上,真是令人“啧啧称奇”。

经何老师提议,班委会才想到要“孝敬”园丁,仔细想想这倒是蛮有“意思”的。也许家委会内部起初并没有想到要去“行贿”,或者说并没有达成统一意见,也就没有行动,没有表示;可是何老师在去年底耐不住性子,主动提出来了,家委会又岂能不积极响应和谋划?就算是硬着头皮,也得花班费让老师们吃得开心、玩得满意。毕竟,哪位家委会成员也不希望在老师那儿留下个没有眼力、办事不力的把柄,免得自家孩子受“连累”,被老师时不时地针对。

家委会原本应当成为家校沟通、互动的桥梁,不料,在现实中却异化成了“收家长的钱,为老师谋福利”的组织。这事儿不仅与部分教师缺乏师德,明里暗地向家委会伸手有关,而且与校方管理不严、监督不力也脱不了干系。

有的学校出于维护自身名声考虑,即便知道个别教师坐不端、行不正,也顶多是私下呵斥几句,不愿大开罚单,搞得人尽皆知;就算被捅到网上去了,也是装聋作哑,能“护短”就“护短”。殊不知,校方这样看似“灭火”的举动,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除了让名誉进一步受损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反倒有可能随着事件的发酵,接到来自当地教育部门的问责令。

其实,构建家委会与教师之间的“纯洁”关系,校方责无旁贷。加强校风校纪、师德师风建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是要落实在具体工作中,让每位教师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非但不能主动索贿,对送上门来的行贿还得坚决说“不”。若教师都做到洁身自好,有职业操守,让家委会和家长们一开始就明白底线在哪儿,等同于给相互之间的关系定了基调,也就能规避掉不少的问题和风险。当然,总有些老师改不掉“见钱眼开”的坏毛病,为防止其持续“作妖”乱了师风,校方必须及时予以惩处,以儆效尤。

对于许多家委会而言,有时难免会遇到提出“非分”要求的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该硬气的时候不妨硬气一点,不必一味地委曲求全。在一些情况下,可动用匿名举报之类的手段“对付”索贿者,让班费不至于无端进了某些老师的腰包。如果说家委会中有人试图用公款巴结、贿赂教师,大伙儿倒也不妨联名将其逐出家委会,免得日后生出事端。

新闻推荐

永川人用上自己产的天然气

作为渝西地区建成的首个页岩气平台——永页1号井平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勘探开发和试采运行后,日前正式接入重庆供气管网,并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