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2020年体育消费规模将达1.5万亿元 专家表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仍有差距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1-16 06:42 大字

本报北京1月15日电(记者袁浩)今天,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进一步促进体育消费的行动计划(2019-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再次明确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

对此,上海体育学院上海运动与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黄海燕教授在接受《工人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目标能够实现。”

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又称“46号文件”)。在黄海燕看来,体育消费是体育产业的支撑,发布46号文件的初衷是促进体育消费。如今,《计划》的出台印证了体育消费的重要性,也回归到了发展体育产业的核心。

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方面,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国家统计局于1月8日发布了2017年的数据——2.2万亿元。但在全国体育消费总规模方面,国家体育总局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统计数据。在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大会上,有关方面表示全国消费规模接近万亿元。

黄海燕认为,1.5万亿元的目标在2016年就提出来了,以我国的人口规模来算,人均体育消费1100元左右就能实现。

近两年,我国体育消费增长很快。以上海为例,“2017年,上海的人均体育消费是2460元,比2016年增长了366元。人们的观念和消费习惯都在改变,1.5万亿元的目标能够实现。”黄海燕分析道。

黄海燕也表示,与英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仍有差距。对此,黄海燕认为现阶段应该从“打造空间+内容+运营的体育产业、培养运动技能、让体育消费便利化”等多方面发力,促进体育消费。

所谓空间+内容+运营是指将传统的体育场馆打造成体验和消费的运动空间;内容要以需求为导向,有创新;运营模式也要创新,引进一些互联网的模式。“从消费的角度来打造体育产业,做法就完全不一样了。”黄海燕说,“此外,从青少年抓起,培养他们的运动技能和习惯也非常重要。”

《计划》提出的另一个目标是让“体育消费结构更为合理”。黄海燕认为,目前我国的体育消费更多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在服务型消费上还有很大空间。“当然,在发达国家,运动装备领域的消费在体育消费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大。”黄海燕说,“未来,我们还要在体育产品供给和培养老百姓的体育消费习惯上多做文章。”

新闻推荐

宿管阿姨成名师彰显大学之“大”

日前,浙江农林大学开展“名师工作室”创建评审,有6个“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都是教授、博士,而“章学青名师工作室”主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