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徐州最“忙”副市长 一人身兼46职官方回应:机构都是临时性的,达到期限将撤销

山东商报 2019-01-13 08:50 大字

王剑锋王剑锋日前,一则关于“江苏徐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剑锋职务调整通知”受到广泛关注。通知显示,这位干部一人身兼46个议事协调机构领导职务。对此,徐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昨天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相关机构都是临时性的,不增加编制和经费,不涉及干部职级,在达到期限或预定条件时将予以撤销。

他身兼46职,任17个小组组长

这则职务调整通知发布于2018年10月30日,发布主体为徐州市政府办公室。记者梳理发现,王剑锋共担任46个议事协调机构的领导,其中组长17个、副组长24个、总指挥1个、主任1个、副主任3个。

从协调机构的工作内容看,除了全国各地普遍设置的,比如农民工工作领导小组、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小组,还有许多是当地因地制宜设置的,例如鼓楼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泉山区九里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等。

官方简历显示,王剑锋出生于1967年8月,江苏常熟人,工作从家乡起步,2001年任常熟市委常委,2009年外调太仓市,历任常务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2016年6月,王剑锋升任南通市委常委、副市长,去年9月赴徐州任现职。

记者注意到,作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剑锋负责16个方面的工作,包括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管理、人社、金融、税务、援疆等。此外,他还协助分管财政、国资、审计、人事、机构编制等5个方面的工作。

目前,该职务调整通知已经从网络上删除。

官方回应:机构都是临时性的

12日,针对“徐州市常务副市长身兼46职”的说法,徐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相关机构都是临时性的,不增加编制和经费,不涉及干部职级,在达到期限或预定条件时将予以撤销。

徐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在说明中称,2018年10月30日,因人事调整,徐州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王剑锋同志有关议事协调机构职务调整的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规定,11月5日,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对该文件予以公开。

因一些特殊性或临时性任务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多位政府分管领导同志,为明确牵头负责人,提高协调效率,加快工作落实进度,徐州市政府根据工作需要,成立相应议事协调机构。这些机构都是临时性的,不单独设立办事机构,不增加编制和经费,不涉及干部职级,在达到期限或预定条件时将予以撤销。

结合本轮政府机构改革,徐州市政府已部署开展议事协调机构专项清理工作,对符合撤销条件的予以撤销,并严格控制临时性议事协调机构设置。

相关链接

徐州曾撤销100个议事协调机构

何为议事协调机构?简而言之,它是指为了完成某项特殊性或临时性任务而设立的跨部门的协调机构(包括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委员会等)。

需要指出的是,议事协调机构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不单独确定编制,所需要的编制由承担具体工作的行政机构解决。

既然任务具有特殊性、临时性,那么这类机构便存在着撤销的问题。由国务院颁布、2007年5月起施行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明确规定,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应当严格控制,为特定工作设立的应明确撤销条件、期限。

记者注意到,早在2014年4月,徐州市政府办公室曾发出通知,一次性撤销了多达100个议事协调机构,比如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等。

而在同年2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撤销部分议事协调机构的通知》,撤销了56个省级议事协调机构,为各市县作了表率。

专家:将议事协调机构装进法治“笼子”

2014年10月,新华社发布消息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全国一次性减少13万余个议事协调机构。其中,湖南减少1.3万余个,江苏、内蒙古分别减少8472个和8081个。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许多类似“领导小组”往往又冒了出来,该如何彻底挤出其中的水分?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设置如此众多的议事协调机构,不仅使得什么事都需要市领导来协调,还把政府部门正常的运转机制给打乱了,结果便是大大降低政府运行效率,无法深入了解老百姓诉求,也非常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的情况。

议事协调机构太多、太滥,首先反映出领导干部施政理念需要改观。在建设法治政府的大背景下,应该按照法律、制度来行事,不能事事通过会议、协调来解决。其次,议事协调机构设置的方式方法也需要改进,重要的可以设置,然而现实中仍然存在着随意性太强的“拍脑瓜决策”。再次,这还反映出政府职能转变迟缓,包揽的事务过多。

汪玉凯认为,要解决议事协调机构太多、太滥的问题,首先是将其装进制度和法治“笼子”,从立法角度对各类机构设置、编制、职权、责任等进行正本清源,明确其工作任务、职责、撤销条件及期限等,依法长效监管。其次,出现太多、太滥的情况应对地方主要领导问责,从而遏制“拍脑瓜”设置协调机构的冲动。

综合《新京报》、新华社报道

新闻推荐

奇葩 街头出现“撸串喝酒人才培训基地”

近日,一张照片在微信朋友圈热传,照片中显示,哈尔滨一家店铺挂起“喝酒人才培训基地”字样的竖匾。记者采访发现,这其实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