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医生沟通才能更准确地描述病症?
《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美)杰尔姆·格罗普曼著黄珏苹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作为医生,如何避免陷入常见思维误区?作为患者,如何跟医生沟通,才能更准确地描述病症?《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通过众多发生在医院的鲜活医疗案例,探究了医生作出诊断背后的动力与思维过程,指出了造成医生误诊的10大常见思维误区。
医患有效沟通很重要
你知道吗?通常情况下,医生会在18秒内打断患者对自己病症的描述。高强度的问诊量,要求医生必须在短时间内快速做出正确的诊断。我们通常认为医生诊断的正确率,大多依托于经验、医学知识掌握程度。但一项针对100例误诊的研究表明,只有4例误诊是由于医生医学知识不足造成的。另一项针对患者严重伤害的误诊研究发现,医生出错的原因大约有80%是掉入了认知误区。医生在看病的时候,是如何思考的?患者如何跟医生沟通,才能更准确地描述病症?
《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是了解医生思维的一扇窗户,也是普通大众对医学这门科学的一次深入体悟。它提醒医生审视自己的诊断过程,避免陷入这些思维误区;它教患者学习如何提问,学习像医生那样思考,了解如何表达才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做出判断。
本书鲜活的医疗案例,涉及急诊科、儿科、外科等10大科室。解决医患诊治存在的核心痛点和难点:误诊、过度医疗、医患沟通不畅等。
获得出版界“奥斯卡奖”
作者杰尔姆·格罗普曼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美国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主任,被称为“医生中的医生”。《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一出版,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同时获得了出版界“奥斯卡”鹅毛笔奖健康类最佳图书。
北医三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赵威说:“这是一本所有人都该读的书。医生读到某个片段时会莞尔,并忆起职业生涯中的难忘瞬间,深知医学从来不是单纯的自然科学,每一次成功救治,除了精湛的医术,还离不开人性的光芒。患者读罢会有全新的体悟:医生以帮助患者对抗病魔为职业,居然需要患者的帮助;有时医生沉迷于专业技巧,暂时忘了帮助患者是最终目的,但这恰是患者出手相助之时,毕竟守护健康,是医患共同的追求。”
哪些医生更高明?
一般来说,白头发的比黑头发的高明,其经验积累相对丰富一些;职称高的比职称低的高明,其学术底蕴丰厚一些;三级医院里的比社区医院里的高明,其技术设施、人才团队、专科优势明显一些。但也不尽然,还需要弄清他们的临床思维,领略他们的智慧。因为诊断过程绝不是对患者表述的症状所在部位进行各种理化检测,然后解读检测结果,做出疾病诊断,而是需要对患者躯体各系统功能、代谢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全人”(身、心、社、灵)征象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穿越表象、假象,找到本相、真相。
治疗的作业则更加复杂,有针对症状的一般性治疗(止痛、止吐、止血、止泻),有针对发病机制的阻断性治疗,有针对病因的对抗性治疗(手术、药物),还有针对心理休克、情绪波动、沮丧、绝望的心理治疗、安慰剂治疗,更有针对终末期生命品质维护的姑息治疗(舒缓医疗、安宁疗护),而非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因为很有可能上病下治,内病外治,这就要求医生做更睿智的选择与规划。如果掺入伦理(获益、不伤害、自主、公正)、哲学慧根(豁达生死)、谋略(用药如用兵)考量,诊疗就如同下一盘大棋,甚至打一场战役,需要大视野、大手笔、大智慧。
高明的医生不仅需要明是非、知得失、晓轻重,更要懂进退。
患者的回答能引导医生远离思维误区
普通患者应该认识到急诊的局限性,对急诊的期望应该现实一些。
“我们是诊断医生,但不是全能的,患者的病可能不在我们的诊断能力范围内。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是患者离开急诊室,对别人说‘医生说我什么病都没有’。为了让我们自己安心,为了让患者安心,我们努力确保的是他们的病不会在接下来的三天里要他们的命。”
对患者和患者家属来说,急诊科医生需要保持“故意的平静”显然很合理。如果医生在诊治患者时总是被其他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或管理人员干扰,他的思维可能会被引向错误的方向。这就类似于医生匆忙打断患者的话,不让患者把所有的状况和症状讲完,会让患者感到担心。做事风风火火本质上会涉及锚定和易得性。这是急诊科最常发生的两个认知偏误,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提出有效治疗的建议往往只需要它们就够了,但它们也有可能把医生带入“歧途”。
所以患者应该问急诊科医生:“最严重的情况是什么?”这不会导致别人认为这个患者神经兮兮。事实上,医生都受过这样的训练,考虑到每位患者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情况。但在急诊室紧张的环境中,医生很容易把它忘了。通过提出这个问题,患者、患者的朋友或患者家属可以让医生慢下来,帮助他扩展思路。(孙珺)
新闻推荐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团组首席科学家吴雪峰跟外星人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团组首席科学家吴雪峰有观点认为,加拿大氢强度测绘实验(CHIME)仪器对快速射电暴重复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