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曾为民:20年研发设计中国芯

济南日报 2019-01-11 11:32 大字

曾为民和他设计的“中国芯”。

(郭树蛟 摄)

科技改变生活,你或许没有想过,每一本房产证将加装芯片,每一张高考试卷也将加装芯片,这些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芯片不仅有防伪、编码、统计的作用,更可以全方位记录房产证、试卷的“行踪”。

这样的技术突破来自曾为民和他带领的山东华翼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翼微电子”)。众所周知,中国芯片、集成电路产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专注于芯片研发设计的曾为民只有一个想法:让“中国芯”越来越多替代进口。

他是二代身份证芯片主要研发者

曾为民是“集成电路”权威专家,中国密码学会高级会员,曾任职国内外多家集成电路重点研发机构,目前任华翼微电子总经理,同时兼职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密码芯片、生物识别算法、后量子密码算法……这些让普通人头昏眼花的领域,是曾为民一生最大的兴趣。

在同济大学攻读电子信息博士时,曾为民就开始专注于芯片研发、设计,在信息安全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屡建奇功,曾承担多项国家专项研发任务,比如曾负责中国第二代身份证芯片、上海世博会门票芯片的研发。

如今银行各类客户早已习惯使用U盾,中国第一颗U盾密码芯片诞生于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主要设计者是曾为民。如今回忆起2002年的这段经历,曾为民的语气相当平淡:“芯片研发设计到制造、测试周期至少一年半以上,投入成本也相当高。此前,我所在的机构已经有同事因这项研发失败引咎辞职,我接到这项任务后,换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算法,一次成功。”1024位RSA密钥生成时间,当时国内的技术是90秒,银行提出的要求是15秒,曾为民的设计直接降到了2秒,至今尚无人实现新的突破。

后量子密码算法领跑信息安全

2017年,时任深圳某国企总经理的曾为民被华翼微电子“挖”到济南,他带领团队创造了不少业界第一。

1月8日,记者在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华翼微电子采访曾为民,他兴奋地和记者分享了当天刚刚传来的好消息:国内第一个不动产权证书项目,华翼微电子独家中标。能够首家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曾为民和他的团队经过了半年多的艰辛研发,解决了CPU安全芯片倒封装量产的技术难题。房产证加装安全芯片目前已在某直辖市试点应用,并将拓展到毕业证书、结婚证书等国家部委主管应用领域。

而华翼微电子刚刚签约的一笔3700多万元大单,核心技术基于其自主开发的业界第一款带国密算法的高抗冲突物联网安全芯片和读写器芯片,这一产品已经应用于文件管理、高安全资产管理,并在去年8月获国家金卡工程“金蚂蚁奖”之创新产品奖。

作为公司总经理,曾为民在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余,最开心的是周末可以安静地做研究,自己写代码,建立算法模型。迎接量子时代的到来,他早已开始研发后量子密码算法芯片。在指纹识别、人脸识别已经广泛应用的时候,他的研究早已拓展到安全、稳定性更高的指静脉识别,并且已经拥有这项核心技术。让“中国芯”更多替代进口产品

从技术专家到企业管理者,曾为民的管理经验与众不同,他善于将数学的逻辑、推理用于管理,企业发展目标更为明晰。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芯片产业起步晚,尤其在高端芯片设计、制造领域差距很大。作为从业者,我们有责任、有使命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安全、国民经济领域以中国芯片替代进口。”对于产业的发展,曾为民有很多思考,“相关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作为山东、济南的一家企业,我们建议济南重点发展芯片设计业,重振济南作为全国第八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的雄风。”

曾为民的建议,除了基于华翼微电子丰富的设计和产业化经验,还源于山东大学拥有国际领先的安全算法团队,而核心基础技术是曾为民20年研发中最为看重的。借鉴“北上广深”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的经验,曾为民建议省、市出台相应政策,在同等条件下支持省内重点项目首购首用本地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自主开发的芯片和解决方案。(济南时报记者 王颖军)

新闻推荐

《天开海岳》

上期提要:港珠澳大桥是海底隧道,盾构机用不上,直径15米的隧道也不符合双向6车道38米的隧宽。怎么把事先已经制造好了...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