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跨入“人口千万俱乐部” 对河南郑州意味着什么?

河南日报 2019-01-10 18:48 大字

本文图片均来自河南日报客户端

跨入“人口千万俱乐部”,对“新一线”城市郑州、中原城市群、郑州大都市区意味着什么?对郑州发展有何优势长处,还需在哪些方面发力?

连日来,河南日报记者采访了省市相关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

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作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需要有一个国家级大都市区,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城市与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员杨迅周说。

杨迅周说,郑州近年来发展速度惊人,常住人口突破千万,GDP总量跨进“万亿俱乐部”,这两个新标签意味着,郑州再次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在以城市群为主的区域竞争中更具优势。

千万量级的巨城效应将进一步提高郑州首位度,从而在全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成为郑州大都市区的龙头。

持相同观点的不在少数。省经济战略学会秘书长梅春飞说:“郑州和中原城市群的加快发展,可以带动大量人口就地城镇化,推动国家区域均衡发展,以此为标志,郑州都市区发展的大格局初步形成,也为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千万大城的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金水区和新乡、焦作一些县通过合作建设新兴科技产业园,发展“飞地经济”,实现了区域互补产业联动。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带动周边的开封、许昌等地发展。

随着中原城市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郑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和米字形高速铁路等项目的建设,人口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

枢纽优势愈发明显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陆铭说,中国的城市体系越来越趋向于齐夫法则——其含义是,一个区域的第一大城市人口会是第二大城市的两倍,会是第三大城市的三倍,会是第N大城市的N倍。

人口、资本等要素还会进一步向大城市集中。

过去30多年时间里,越大的城市新增的人口数量就越多。

专家指出,区域竞争的新阶段,随着人口的增多,绿色交通、轨道交通势必会成为人们主要的出行方式,郑州的枢纽带动能力将得以充分发挥。

便捷高效的米字型高铁网、城际轨道网、国际国内航空网和高速公路网,让更多人选择来郑州生活创业。

畅达的枢纽与经济职能中心耦合,会极大加速交易便利化、要素流通便利化,这将推动全省人口向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群集聚。

产业竞争力提升

郑州拥有强大的“吸人”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郑州市是全省人口净流入地区,净流入人口达185万,外省流入河南人口中的63%左右流入到郑州市,省内流动人口中的76%左右流入到郑州市。

“人口净流入成为衡量地方发展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流动人口快速增长,体现出郑州市经济的活跃和产业集聚区的蓬勃发展,为劳动力就地就近实现就业创造了机遇。”梅春飞说。

在梅春飞看来,郑州产业发展将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金水区的科教新城,集聚了千亿级的信息安全产业,总部经济扎堆,北斗产业方阵落户郑州高新区,郑东新区智慧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龙湖金融岛将成为高端服务业的龙头,UU跑腿等独角兽企业浮出水面……

杨迅周说,千万量级的大城更能吸引高端产业和资本的关注,带来产业加速集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嗅觉敏锐的企业家早已捕捉到“郑州机会”,许家印、马云、王石裹挟资本纷至沓来。惠科液晶面板项目落地,上汽集团乘用车60万辆整车和100万台发动机项目正式开建。

活力之城凸显

跻身“千万人口俱乐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活力。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郑州城市建成区面积已达830.9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2.2%。

机动车保有量实破四百万辆。

QQ大数据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平均年轻指数为78,郑州的年轻指数为82。

而开放创新驱动,打造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朝“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使“国际郑”的特色日益突显。

郑州已成为年轻人才发展聚集地

据统计,郑州有58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达118万人。每年至少有十余万毕业生留在郑州。

杨迅周认为,基于此,人口红利在郑州并未减少,反而更加显著。一份市政府研究报告指出,该市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间还会维持15-20年左右。

在郑州高新区,汉威电子研究院的王刚博士把家彻底落户郑州,在他看来,离开北京回老家发展更有前途。面对人才总量仅占人口比例15%的短板,郑州大力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向全球发出“史上最强”招贤令。计划到2020年,集聚100名国内外顶尖人才、3000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2000名社会事业领军和专业骨干人才,新增4万名高技能人才。与此同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工作站、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厄温·内尔工作站和一批国家级创新团队的落户,也使得人力优势正在向人才优势转变。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城市建设的终极目的,是让人们更好的生活,增进民生福祉。”郑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大中心城市的先发优势带来经济上的体量优势,会形成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上的成本优势,城市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城市建设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据了解,郑州不断完善“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多点”都市区空间布局,着力构建城市、农田、流域、森林、湿地五大生态系统,构筑中心城区绿色生活圈,打造一座开放包容、生态宜居、充满活力、具有特色的国家中心城市。

梅春飞表示,随着城市综合承载力提高、公共资源配套服务能力提升,城市总体功能提升、科教事业进一步发展,人们可以获得更多的民生福祉。组团化的城市空间布局可有效降低公共服务成本,催生出便利高效的市场环境,更加有利于形成制度性成本红利,给更多年轻人带来发展机遇,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低的机会成本。

(原标题为《 金观察丨跨入“人口千万俱乐部”,对郑州意味着什么?》)

新闻推荐

小康路上不忘党 ■俞兴华

◎群众文化·音乐快板丙:四改四化抓提升,资源循环再利用;四有四新强保障,长效管理要跟上。村规民约村民定,长...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