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佛手不过是人的意志作用于植物的结果

成都晚报 2019-01-10 09:07 大字

○赵 敔

“扣关无僮仆,窥屋唯案几。”

西山访隐者,扣门无人应,隔门唯能看到案几。大抵案几是中国特有的家具,因为源于佛事供养,中国人家里总有用于清供的案几。清供重于一个“清”字,花、草、果、奇石、文玩,再配以美器,供奉天地、圣贤、祖先,或以岁朝、瑞阳、中秋之名,亦或是寿诞、婚喜之际,又或者仅是为家居日常、书斋案头增添些雅致情趣,借草木馨香颐养心性。这也便发展出中国人特有的习俗。松、竹、梅、荷是清供案几上的常物,取其义也取其形,而佛手柑的加入则是多了些气味的缘故。

植物繁茂的云南,香橼实在是寻常之物,尤其是湿热的滇南,居家的庭院种棵常绿的香橼树,深秋时节,挂了果的香橼倒也十分喜人。黄灿灿的果子在绿叶间能挂上四五个月,有远道来的客人,新摘一个切片,黄而厚实的表皮下有一层白嫩的果肉,蘸上野生的蜂蜜,柠檬与橘子的馨香,果肉与蜂蜜混合的清甜,让嗅觉与味觉都得到满足。当然,香橼贵在新鲜,做成蜜饯后,果肉的滋味要努力些才能分辨,与其他水果蜜饯相差无几。但不是什么人都能享受得了这道美味,主人此时便会相劝:香橼是极好的药材,理气、化痰。于是,客人便欣然笑纳。

后来看到一种长成手掌状的果子,气味、外皮与香橼相似,名字也改叫佛手柑,以为是香橼的远亲,其实是香橼的变种,因为长得像手,人们便叫它佛手,佛手不过是人的意志作用于植物的结果,为的只是嗅其味,观其形,取其义,被赋予文化理想与含义后,果肉也就挤压得所剩无几。“谢益斋奕礼不嗜酒,尝有‘不饮但能看醉客’之句。一日书余琴罢,命左右剖香橼作二杯,刻以花,温上所赐酒以劝客。清芬霭然,使人觉金樽玉斝皆埃壒之矣。香橼似瓜而黄,闽南一果耳。而得备京华鼎贵之清供,可谓得所矣。”南宋人林洪将近百种宋人“清供”与饮馔的制法编撰成集,其中就有“香橼杯”一节。一个不饮酒的人却能想出以香橼为杯的法子,除了香气醒酒的功能,风雅之气已力透纸背。林洪所著《山家清供》并非为满足口腹之欲,饮馔或旁征唐诗宋词,或者博引自李白、东坡之典,详述炮制之法的同时,更是借此称诵诗人的“自甘藜藿,不羡轻肥”,所谓清供无不浸透烂熟文明的精巧与雅致,更有文化精神的隐喻。

在经济富足、文以载道的两宋,以“香橼杯”饮酒像是文人的一种玩赏,但物产并不丰富的北方,香橼便矜贵了。有人引述《醒世姻缘传》里佛手柑“一两八钱银买了四个五指的佛手柑,又鲜又嫩,喷鼻子的清香”,售价相当于人民币几百元,算得上是天价水果。佛手柑极不易保存,新鲜摘下来的果子,禁不起把玩,即便只是置放不动也用不了多久就会生霉变质,香味自然也就散了。倒是宋以后兴起的文人画,将香橼或佛手柑与梅、菊、奇石一起入画,历久弥新、相看不厌,也就成了清供画中最常见的元素和题材。

同一样植物,隔着千山万水却有了不一样的意义。每年秋后,香橼成熟的季节,香橼和佛手柑混合时鲜的瓜果蔬菜出现在集市里,总会各买一二。香橼自然是拿来吃的,切成片,不蘸蜂蜜更能保有浓郁的香气,厚厚的果肉绵软清香。佛手柑则可以置于客厅或枕边,比任何化学合成的清新剂更清新,当然也自然无害,只是如今的佛手柑远不如早些年的气味浓郁了。

新闻推荐

国产疏浚重器“天鲲号”完成测试归来

“天鲲号”在海上航行(2019年1月8日摄)。1月9日12时30分,经过近3个月的挖泥、挖岩试验,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投资建造的亚洲...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