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从农民工到全国技术能手,获得多项技术专利 怀揣工匠之心的“铁裁缝”

安徽工人日报 2019-01-10 06:42 大字

2018年8月17日,重庆南滨路,矗立在长江之畔的重庆国际马戏城迎来了开业后第一场演出。灯光闪亮的重庆国际马戏城在夜色中显得格外迷人,它凝聚着任相福团队的付出。

一张有难度的设计图

“全国技术能手”、“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重庆市国企贡献奖“先进个人”、“全国冶金建设行业高级技能专家”、201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重庆市第三届优秀技能人才……任相福获得了多个技术专利,并在多个大赛中担任评委。在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建工”),人人都亲切地称他“大师”。

30多年的从业经历,任相福接触过各式各样的工程项目。重庆国际马戏城是他记忆最深刻的一个。“这个项目的设计图,我足足看了一个多月才摸出门道。”他告诉记者,当时外界说这么高难度的钢结构建筑,至少需要一年多才能攻克难点。任相福说:“听罢,我就在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早攻克它。”从设计图开始摸索,任相福带领着团队攻坚克难仅仅花了半年的时间就攻克了技术难题,圆满完成整个异形钢结构的拼接与安装。这两项装置,都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项目也收获了中国钢结构金奖这一最高荣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科研成果也荣获全国冶金建设行业QC成果一等奖等多项荣誉。

一名肯学肯钻的“门外汉”

这名斩获众多荣誉的“大师”也曾经是一名“门外汉”。1987年,任相福以农民合同工的身份进入“十八冶”(中冶建工的前身),是一名冷作工。“有人把冷作工称为‘铁裁缝’,很形象贴切。”任相福告诉记者,他的工作确实和裁缝异曲同工。尽管裁剪的东西不一样,但道理相通。“裁剪钢铁和下料做衣服一样,边角料都需要好好利用。如果裁剪不合理,就会给企业带来浪费,造成损失。”

任相福说,他当时刚刚职高毕业,学的是果树栽培。不过,仅仅半年后,师傅就把矿槽安装任务交给他,这么快就能上手,全凭借着他肯学肯钻研的劲头。“他不怕别人笑话他学历不高,他最讨厌的就是自己不够勤奋,不够努力。”中冶建工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2011年,公司安排任相福到武汉参加技能比赛,每天他都会按时参加赛前培训和准备工作,总是最早到、最晚离开培训教室的人。

工作中,任相福随时随地都把这股肯学肯钻的劲头带着,不管在哪个项目,不管别人在做什么,他总是在专心研究遇到的难题。正是靠着这股劲头,任相福从门外汉一步步成长为复合型高技能人才,为其服务的项目顺利施工解决了不少的难题。

一位农民工技能大师

“不仅喜欢钻研学习,对待工作也是认真负责。”在同事的口中,任相福总是身先士卒。一位同事回忆起他和任相福共事的场景:如果项目工期紧,任相福经常会工作到凌晨1点,甚至更晚。他总

带领加班的同事们,坚持将当天的任务做完。为了保证第二天工程进展顺利,他总是让别人先走,自己留下来看现场,查不足后,才会离开。

从业30多年,任相福辗转全国各地。20多个公司的重点工程项目,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从农民工到工长,从门外汉到技能大师,任相福不断地带头技术攻关、质量改进、优化施工,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新高度,在工作中不断打造钢构精品。2014年初,公司成立了“任相福冷作工技能专家工作室”,任相福成了中冶建工冷作工技术带头人。中冶建工集团钢构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公正介绍,在任相福和工作室成员的努力下,通过传、帮、带为公司培养了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2015年9月,“任相福冷作工技能专家工作室”成功晋升为“任相福冷作工技能大师工作室”,该工作室从2015年至今共研发了19项课题,在研发过程中,共申请专利15余项,将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给企业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新闻推荐

重庆 投用平面斜置式智能停车库

新华社重庆1月9日电(记者刘潺)平面斜置式智能停车库示范项目日前在重庆市南岸区的中国智谷·重庆科创中心交付使用。这种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