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减负令”落地需综合施策

江淮时报 2019-01-04 11:30 大字

张全林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共三十条(1月2日《三湘都市报》)。这道“减负令”首次明确提出学生不得将手机带入课堂,书面作业总量、学生睡眠时间,考试次数等均有明确“量表”。例如小学生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1小时,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至少10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高中阶段学生不少于8个小时。

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现象,长期以来都受到公众高度关注。有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学生每天写家庭作业平均2.82小时,时长超全球平均水平近3倍。全国中小学生熬夜前十位中,重庆连续两年位居榜首,津京沪紧随其后。晚上睡眠不足,学生白天成了“特困族”。小学生起得早、睡得晚,必须完成家庭作业才能上床,既是孩子们的痛点,也是义务教育的一个诟点。

中小学生睡眠时间少,与家庭作业过多有关系,但家庭作业减了下来,学生睡眠时间是否就充足了,似乎还不好下定论。因为“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的现象,当下还普遍存在。学生前脚走出校门,后脚便进了补习班,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有数据显示,2016年参加中小学课外辅导的学生超过1.37亿人次,行业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70%的学生参加过课外辅导。

显而易见,破解中小学生负担过重难题,需要引入科学的绩效观,打破“分数至上”的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应当从教育评价机制上深化改革,克服唯分是举,充分发挥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评价的作用,从“育分”转为“育人”,引导家长和学生做出符合教育规律的选择。有了科学的评价选拔体系,作为家庭才会克服攀比心理,主动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在尊重生活规律和孩子个性的前提下务实发展。

中小学生减负很难单兵突进,需要教学和招生协调联动方能奏效。按照有关要求,各地正在探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同时,将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普通初中。只有在升学环节,注重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考察占比,充分体现素质教育,不以偏题怪题难题论英雄,中小学生减负的梦想才能成真。不然的话,减负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新闻推荐

社科院绿皮书:中国人口10年后将负增长 峰值14.42亿

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最新《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绿皮书预测,中国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