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你不一样的容颜 婆娑了我的泪眼

山东商报 2019-01-04 10:01 大字

昨日,嫦娥四号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就在嫦娥四号落月的那一刻,74岁的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与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新华社发昨日,嫦娥四号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就在嫦娥四号落月的那一刻,74岁的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与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熇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新华社发就在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的那一刻,项目执行总监张熇忍不住激动的心情,捂住脸当场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新华社发就在嫦娥四号成功落月的那一刻,项目执行总监张熇忍不住激动的心情,捂住脸当场流下了幸福的泪水。新华社发昨晚,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昨晚,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的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昨日10时26分24秒,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并传回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这一刻,项目研制团队的“女当家”张熇再也忍不住激动的心情,当场流下幸福的泪水——这次成功,让中国创造了人类太空探索史上的新纪录。22时22分,月球车“玉兔二号”正式开启月背之旅。面对“别样”风景,举世都在期待这块处女地有突破性发现。

3日10时26分,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记者3日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四号任务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结果于当日揭晓,月球车命名为“玉兔二号”。当日22时22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并由“鹊桥”中继星传回地面。

嫦娥四号探测器3日成功落月后,工作人员按计划开展了着陆器与巡视器分离各项准备工作,对“鹊桥”中继星状态、着陆点环境参数、设备状态、太阳入射角度等两器分离的实施条件,进行了最终检查确认。

15时7分,工作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鹊桥”中继星向嫦娥四号发送指令,两器分离开始。

飞控大厅大屏幕上,嫦娥四号着陆器矗立月面,太阳翼呈展开状态。巡视器立于着陆器顶部,展开太阳翼,伸出桅杆。随后,巡视器开始向转移机构缓慢移动,转移机构正常解锁,在着陆器与月面间搭起一架斜梯,巡视器沿斜梯缓缓走向月面。22时22分,巡视器踏上月球表面,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印迹。

坑内着陆为何是上上之选

嫦娥四号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其降落地点在南极-艾特肯盆地的冯·卡门撞击坑,那么这个着陆点是如何选择出的?探月专家们对此做出了详细解答。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说:“在论证嫦娥四号任务时,我们感觉应该给它赋予更强的生命力和功能,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说,当时大家想了很多,除了落到月球背面,也有专家考虑过让它飞得更远,在其他天体上着陆。但那样探测器就需要有很大变化。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很多零部件与嫦娥三号一同设计生产,因而不能在设计上有太大变化。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大家选择去月球背面。

“去月球背面比去正面风险增大了很多,崎岖的地形给我们带来必须面对的问题。但从技术发展角度来讲,在月面更高精度的着陆是未来所需要的。比如以后我们要去月球南北极,那里地形也很崎岖,如果在永久光照区着陆,对着陆精度要求都很高。”孙泽洲说。

“如果我们未来要建设月球科研站,需要多组探测器在一个范围内着陆,联合构成更复杂的系统,这更是需要航天器能高精度着陆。所以解决这次任务面临的挑战,可以为后续的深空探测和小行星探测打下基础。”孙泽洲说。他说:“我们希望未来具备全月球乃至于全太阳系的到达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也能更好地支持深空科学探测。”

专家确定去月球背面后,具体着陆区域的选择还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

孙泽洲说,嫦娥三号的着陆区在北纬45度左右的虹湾地区,探测器是按照这一纬度的光照条件设计的热控系统和太阳翼。而大部分继承了嫦娥三号设计的嫦娥四号首选着陆区纬度也在40至50度之间。

“纬度上划定范围后,再考虑经度,是落在月球背面的正中间还是边缘呢?由于要实现地球和月球背面的通信,中继星‘鹊桥’运行在地月第二拉格朗日点的Halo轨道上。它的全实时覆盖区域集中在月球背面中心点左右几十度的范围。”孙泽洲说,“而且我们不希望探测器与中继星通信的时候仰角太低,那样有可能会受到周围高山的影响。”

这样,嫦娥四号的着陆区从经纬度上就基本限定下来了。

在这个大致范围内,科学家们看中了艾特肯盆地,这个太阳系最大、最深、最古老的撞击坑,这里蕴含着月球最早的信息,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比如是不是有水?对这里的探测将对人类了解月球、地球、太阳系的演化提供第一手数据和线索。

而在艾特肯盆地这个直径大约2500公里,深13公里的巨大撞击坑内,还有一个直径为180公里的冯·卡门撞击坑,其底部地势相对平坦,能较好地保证着陆安全。

恰好与冯·卡门撞击坑经度上相差约13度的地方,还有一个克雷蒂安撞击坑,非常适合作为备选着陆区。假如嫦娥四号第一天在主选着陆区没有成功着陆,第二天还可以着陆在备选着陆区。

除了科学上的意义,对冯·卡门撞击坑的探测还有另一层意义,它是以20世纪匈牙利裔美国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1881年-1963年)命名的,他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郭永怀都是他的亲传弟子。

五院嫦娥四号巡视器总体主任设计师申振荣说,去月球背面探测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虽然我们现在还不知道嫦娥四号最终能探测到什么,但是这一探测有可能会影响好几代人。”

蟾宫后院别样的沧海桑田

嫦娥四号降落的月球背面,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中科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主任邹永廖说,月球背面具有独特性质,嫦娥四号登陆的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许能获得突破性发现。

未知世界

由于潮汐锁定,月球绕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周期相同,因而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景色”总是一样的。在没有太空探测器的年代,月球背面一直是神秘的未知世界。

直到大约60年前,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影像。大约50年前,美国阿波罗8号的3位宇航员在环月飞行时,成为最先亲眼看见月球背面的人类。越来越多去往月球的探测器让人们发现,原来月球背面和正面如此不同:正面相对平坦,而背面崎岖不平、遍布坑坑洼洼的撞击坑。

邹永廖说,无论是物质成分、形貌构造还是岩石年龄,正面和背面都有很大差异。比如,从成分上看,月球正面约60%都被月海玄武岩覆盖,而背面几乎都是高地斜长岩。月球上有22个月海,19个分布在正面,只有3个很小的月海在背面。

此外,月球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约60公里。为什么会这样?这依然是个谜。科学家提出过很多假说,但只有真正进行着陆探测才有可能揭开这个谜。

期待惊喜

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更为古老,对研究月球和太阳系的早期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地球上经历了多次沧海桑田,早已将自己的过往隐藏,对月球的探测或许能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家园。

“月球童年的经历,地球上也发生过。但由于地质活动,地球早年的痕迹已被抹去。要想了解地球久远的往事,月球或许能给我们答案。”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杨挺说。

从上世纪50年代,人类发射到月球的探测器有100多次。但是月球背面着陆探测一次都没有。

“嫦娥四号着陆的艾特肯盆地目前属于处女地,在科学上会有很多新发现。”邹永廖说。他说,艾特肯盆地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最深的盆地,直径约2500公里,深十多公里。“我们可以在这里获取月球深部物质的信息,相信会在科学上有很大的惊喜。”

“月球背面的岩石更加古老。如果我们能获取更古老的岩石类型等物质成分信息,对我们了解月球的化学成分演化过程会有很大的帮助。”邹永廖说。他说,在太阳系46亿年历史中,在39亿年前出现了小天体撞击高峰。为什么这个高峰出现在39亿年前而不是更早?目前科学家初步分析,艾特肯盆地可能就是39亿年前小天体撞击形成的。到那里开展精细探测,也许可以揭开这个科学之谜。他说,月球车行走时,可以获取集地形地貌、物质成分、浅层结构于一体的综合地质剖面,这个剖面一旦建立起来,在国际上是首创,而且对揭示着陆区域地质演化历史、演化细节有重大贡献。

聆听宇宙

嫦娥四号上中国、瑞典、德国合作的载荷还将对月面中子与辐射剂量、中性原子等月表环境进行探测,研究宇宙辐射、太阳风与月面物质相互作用的情况。

科学家说,人类以及探测器在月球上会受到宇宙射线、太阳风等的损伤。月表环境探测将为人类重返月球以及月球探测器设计等提供重要帮助。

天文学家一直希望找到一片完全宁静的地区,监听来自宇宙深处的微弱电磁信号。在地球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电磁环境会对这样的观测产生严重干扰。而月球背面是一片难得的宁静之地,因为月球自身屏蔽了来自地球的各种无线电干扰信号。“到月球背面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的,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上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邹永廖说。

这样的天文观测是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的重要手段,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嫦娥四号着陆器、中继星以及与中继星一同发射的一颗环月小卫星上分别安装了中国和荷兰科学家研制的低频射电探测器。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平劲松说,荷方的探测仪可探测地球两极的射电爆发,中方的仪器可以探测宇宙更远的目标。

科学家或将窥见大爆炸后宇宙如何摆脱黑暗,点亮第一代恒星从而迎来“黎明时代”的信息。本专题稿件均据新华社电

新闻推荐

为什么要探究“蟾宫后院” 专家详解月背着陆

2019年1月3日,人类首个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嫦娥四号稳稳降落在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中国探月工程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