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箍棒的原型竟是它
孙悟空使的是金箍棒。
□李天飞
在《西游记》的第三回,孙悟空到龙宫取来了金箍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金箍棒相当于孙悟空的一个化身和符号。
我们在各种影视里都见过金箍棒。书上说:“二丈长短,碗口粗细,两头两个金箍,中间一段乌铁。”我们看到这里时,有没有想到过,这段话有什么问题?
问题就出在这两个金箍上:箍的作用,非常简单,就是防止开裂或分散的。但金箍棒中间是“一段乌铁”,是实心的,又不是一根钢管或竹竿,平白无故装两个箍做什么,这不多余么?
我们暂且八一八金箍棒的前世,再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西游记》是流传了几百年的复杂故事。《西游记杂剧》里的孙行者手里使的是“生金棍”,这生金棍,能从耳朵里取出,就和世德堂本《西游记》的“如意金箍棒”差不多了。但是并没有说有箍。
不过到了世德堂本《西游记》,这根棍子保留了能大能小的功能,但又添出一个功能,就是它本来不是当兵器用的,而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
那么古人用什么来定水位的深浅呢?两种办法。
第一:用棍子探,这是最直接、最简便的办法。浅水的时候,用棍子一戳就知道。第二:到了大江大海里,水深动辄几百米甚至千米。没有那么长的棍子了,用什么来测“江海之浅深”呢?很简单。就是一根绳子拴上重物,扔到水里,然后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就行了。
古代的船上正好有一种现成的东西,就是船锚的前身。它的名字叫“碇石”,或“碇子”“椗子”。拴这种碇子的绳子,叫碇绳或碇丝。
为什么有的写作石字旁,有的写作木字旁?这是因为有些“碇子”用石头来做,有些“椗子”用木头来做。
1975年福建泉州出土的宋元时期的碇石,全长232厘米,中段宽29厘米,正是一根棒子模样,重约400斤。如果有人使得动,绝对是一件沉重兵刃。
如果有人说,《西游记》里说金箍棒两丈长,合6.66米,你这个才两米多。况且是扁的,不是圆的,还是和金箍棒有些差别。那么,我们再看一看木碇。
一个完整的“椗”长得什么样?清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说的很清楚,大的长二丈七尺,小的长二丈四尺,宽八寸及七寸,用铁力木制作。上系两条棕索。
一个完整的椗,由椗杆、椗担(横杆)、椗爪组成。但是椗担和椗爪是椗杆的附属部分,很容易脱落,也可以随意更换。所以椗杆是一个椗的主体,现在保存下来的考古实物,基本上都是长达二丈的椗杆。椗担和椗爪都荡然无存了。一般用一根铁力木的原木制作,这种木材,密度是比水重的,所以能沉底。
我们来看一个考古实物。
1983年福建晋江县深沪湾出土木碇杆。我们拿这根木碇杆和金箍棒做一个比较,就知道二者是多么的相似了。
木碇杆全长7.57米;金箍棒“二丈来长”,约6.66米。木碇杆有铁箍的锈迹,宽7厘米;金箍棒两头“两个金箍”。椗材褐黑色,船工称之为“黑盐榈”,据判断应是铁力木;金箍棒中间是“一段乌铁”。
话说,金箍棒简直就是这条木碇(或者泉州湾宋代海船所配木碇)的翻版。
新闻推荐
央视新闻客户端12月28日消息,记者从“权健事件”联合调查组了解到,联合调查组发现天津权健公司部分产品涉嫌存在夸大宣传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