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青铜器:上博“牺尊”回乡引出“浑源彝器”传奇
由上海博物馆和大同市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青铜大展“诗中吉金 其华灼灼——浑源彝器回乡暨《诗经》中的青铜器特展”昨天在大同市博物馆开幕。
展览展出东周时期青铜器共计101件/套,包括从上海博物馆遴选的65件/套,大同市博物馆馆藏36件/套。“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获悉,而作为本展的绝对亮点,上海博物馆馆藏的共11件/套“浑源彝器”几乎是倾囊而出赴大同市博物馆展出,包括赫赫有名的上博馆藏珍品——浑源李峪村出土的牺尊。此次展览可视为国内藏最大部分浑源彝器出土95年后,首次重回其出土地展出,也令人们再度聚焦曾引起国内外文物界轰动和研究热潮的“浑源彝器”。
牺尊 春秋晚期 1923年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出土 上海博物馆藏
“牺尊”回乡展令人们再度聚焦“浑源彝器”旧日传奇
浑源彝器曲折传奇的出土和流散经历,反映了一个时代文物聚散离合的命运。据大同市博物馆策展人刘思祺对“澎湃新闻”介绍,此次展览的缘起是想策划一次上海博物馆藏的包括牺尊在内的这批浑源彝器的回乡展。浑源彝器是1923年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的总称,由李峪村民高凤章偶然发现,引起村民的哄抢私藏。由于当时适逢战乱,加之文保意识淡薄,部分青铜器或散佚海外,或漂泊他乡。解放前夕,文物商贩欲将它们偷运出国,当时的上海市博物馆获知消息后,即刻派专员赶往海关配合查扣,部分李峪青铜器得以留在祖国的土地上。留在国内的最大部分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鸟兽龙纹壶 春秋晚期 1923年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出土 上海博物馆
所谓浑源彝器又叫李峪青铜器。据上海博物馆研究员,青铜器研究专家周亚介绍,1936年,学者商承祚先生写过一本书叫《浑源彝器图》,收录了一批1923年李峪村浑源县出土的青铜器。我们现在所说的李峪铜器或浑源彝器就是特指1923年在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这一批青铜器,国内学者习惯称为浑源彝器,国外学者普遍称为李峪青铜器。
浑源彝器曾是学术史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何以一面世就引起国际文物界的轰动?
周亚表示,浑源彝器的学术价值要放在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来看。1923年类似浑源彝器这种类型的青铜器发现非常少,它的出现在国际文物界引起非常大的轰动,因为它的造型、纹饰都比较特别,也很少见。当时出土的青铜器公之于众的并不多,这一批出土青铜器进入视野后引起大家的关注,很快就形成了一个研究热点。新中国成立后,类似的青铜器则出土了不少。
镶嵌龙纹方壶 春秋晚期 高58.2厘米,腹横34.1厘米 上海博物馆
“浑源这个地方古代可能归属代国,出土的青铜器包含至少三种风格类型,一种是晋式青铜器的风格,比如西周鸟兽龙纹壶等;一种是燕式青铜器的风格,还有少量是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点的青铜器风格,所以研究这批青铜器等于说是要对这个地区的文化融合做一个研究。”周亚说。
另据大同市博物馆策展人李思祺向澎湃新闻介绍,李峪青铜器是东周文化研究中重要的一批器物,有着独特的风格特点。第一,写实风格与浮雕相结合。这种结合使得李峪青铜器具有鲜明的特色,使得纹饰看起来更加生动精美。第二,铸造工艺精湛高超,不仅沿用了传统的块范工艺,还应用了印模法,大大缩短了铸造器物的时间。第三,华丽纹饰与素面装饰形成强烈的反差。李峪青铜器纹饰多以动物类纹饰为主,辅以几何类纹饰,也有一部分运用镶嵌的手法展示出不同的场景。但如环耳鼎,通体无纹饰,同一器群却有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装饰风格,这种反差也是李峪青铜器特点之一。
历史上的山西大同浑源县李峪村曾多次发现古铜器,据北平《晨报》:民国十一年(1922)间,山西浑源县恒麓西北,村民穆某赴田耕作,掘得古铜器数十件,经县绅迫其交出者十六件,即分藏各绅家中,去冬复由本县旅外同学联名追出,由各法团选出委员九人办理善后,现正议保管办法云。民国二十二年(1933)一月六日北平《晨报》:山西浑源属六郎城乡人掘出宝剑二口,金鼎、玉帽、香炉各一,该处民国十四年(1925)曾发现周鼎、金牛等物。
为什么浑源县李峪村会出土这么多青铜器?出土浑源彝器墓的墓主人是谁?周亚表示,“因为当时这批青铜器的出土是通过农民挖土挖出来的,所以对它的埋藏环境、埋藏性质都不是很了解。“按照我们的一般认识,像出土这么精美的青铜器,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不会很低,是不是有可能是代国的国君,这个现在也无法肯定了。”
遗址保护碑 出土地今景
新中国成立后的1963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张颔同志到李峪村征集到青铜器若干。1975年8月大同市博物馆征集到李峪村墓地出土的两批青铜器(即2号墓出土物)。1978年春,李峪村又有新发现(1号墓)。1978年夏,发现3号墓。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李峪青铜器出土地金谷洞(又称木瓜堰),位于坡顶,考古发现的几座墓则在坡地边沿地区。1983年第8期《考古》杂志刊载了三座墓葬的考古发掘情况。
据大同市博物馆方面介绍,此次展览除了展出10件上海博物馆馆藏的李峪青铜器,大同市博物馆也会展出9件馆藏的李峪的青铜器精品,主要为1970年代李峪村东周墓地考古发掘的青铜器。
上博收藏国内最大部分浑源彝器,为卢芹斋等古董商偷运美国被扣押部分
据相关资料显示,浑源彝器出土数量不详,约60件不到。现在明确知道下落的浑源彝器约40余件,主要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和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另外法国赛努奇博物馆、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博物馆、德国库隆尔东方美术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都有浑源彝器的收藏。
牛犊形器,传李峪出,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收藏蟠螭纹敦,传李峪出,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收藏
据周亚介绍,上海博物馆现收藏有11件浑源彝器,其中有一批就是1948年古董商人卢芹斋、张雪庚谋划要偷运出国的那一批,解放前就被杨宽老先生拦截下来。解放后扣押在海关的这批青铜器就移交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为上海博物馆最早的藏品之一。这部分浑源彝器大概有5件,其余则是陆续在古玩店、文物市场收购。
老照片中的上海海关(图片来自网络)
先秦史专家杨宽解放前任职于上海市博物馆,其在《博物馆锁记》中写到:一九四八年在上海海关上扣住了一大批古董商运往美国纽约的贵重文物……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内政部虽然颁布有关文物保护条例,有检查海关出口文物的制度,不准古代文物出口。但是当时作为上海主要文物工作单位的“上海市博物馆”,始终没有取得检查海关出口文物的权力。一九四八年,由于从古玩市场中得到上海古董商大规模搞文物出口的消息,博物馆工作人员多次奔走呼吁,才取得了这次检查海关出口文物的权力。博物馆派出的三人检查组,当场在海关检查和扣留了运往纽约的十七大箱文物,造成清册,计有贵重文物近千件,包括一批著名的浑源出土铜器如牺尊之类。当时古董商用尽一切威胁利诱的手段,结果没有达到出口的目的。他们不但写附有子弹的恐吓信,还千方百计企图迫使原来坚持海关的人员离职。后来他们又运动国民党政府内政部下令,责令博物馆派员到海关对这批扣留文物重作检验,作为仿制品准予出口。博物馆工作人员坚持了原则,没有再到海关重作检验,一直坚持到上海解放。
在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浑源彝器中,最赫赫有名的当属牺尊,被视为镇馆之宝。周亚介绍,因为牺尊的器型仅此一件,国内外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一件与牺尊类似的器物,因此,显得尤为珍稀。另外牺尊水牛的造型也做的非常漂亮,其身上有三个孔,中间的孔里是一个锅形的容器,这种器型在当时做何种用途,在礼制方面处于什么位置,都一直是还在研究当中。
“牺尊在铸造过程中,不仅沿用了传统的块范工艺,还应用了印模法,这一技术在当时来讲是比较新颖的一种技术。最关键的是在山西侯马的筑铜遗址发现了类似的陶模,证明牺尊的铸造地很可能是侯马的铸铜遗址。所以它代表了晋系青铜器的典型风格。”周亚说,重要的器物还有鸟兽龙纹壶、镶嵌龙纹鼎、四虎蟠龙纹豆等都非常有特色。
吴王光戈 春秋晚期 长25.2、宽1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此次展览是聚焦东周时期青铜器大展,除了赫赫有名的李峪青铜器之外,上博此次另有几十件东周时期的青铜器赴大同市博物馆展出,包括这一时期各个诸侯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些青铜器,比如楚国的鼎、越国的剑等。据周亚介绍,青铜工艺在商代晚期到西周早期经历了鼎盛期,又经历了西周中期到春秋早期的平淡器,至春秋中后期(东周时期)进入一个更新器,掀起了一个新的工艺高潮,比较讲究青铜器型、纹饰上的一些变化,很多新的器型和纹饰都是在这之前的青铜时代所没有的,这就是东周青铜器的最大的特点。
延伸阅读:
“浑源彝器”流散始末
浑源县位于大同盆地东部的浑河谷地,三面环绕恒山山脉,浑河流经县境,与广灵县和应县相毗邻。它是中国最古老的行政区划九州之一,古冀州之地。春秋属代国,戎狄居住于此;公元前475年,赵襄子灭代,“襄王兼戎并代以攘诸胡”;唐末始名浑源。李峪村位于县城西南7.5公里的恒山北麓坡地上。
1923年正月的一天,恒山脚下李峪村的村民高凤章在田间偶然发现了时代和归属不明的青铜器,消息不胫而走,无数村民参与到挖宝之中。浑源县知事谢恩承闻讯派人到李峪村清查收缴村民手中的青铜器。当时游走在鄂尔多斯收购中国古代工艺品的法国古董商人王涅克(Leon Wanniek,又作瓦涅克、万年克)接到消息后也赶到李峪村,暗中收购村民私藏的青铜器。王涅克看过衙门中展示的青铜器,并根据村民手中的残片推断,这批器物中“将近百分之七十在农民胡乱挖掘、毫无保护之下被破坏成了碎片”。
卫星图上俯瞰李峪村
王涅克带回法国的李峪青铜器一经赛努奇博物馆展出后即引发巨大轰动,当时有评论,“浑源彝器”是从卢浮宫到吉美博物馆都引以为豪的“第一批完整的中国出土器物”。法国人准备收购县府扣押的青铜器。与此同时,浑源官绅打着“得款以备教育、生产与振兴农村经济之用”旗号,准备公开拍卖收缴来的青铜器。王涅克以5万大洋与地方官绅达成收购35件古铜器的协议,却不料后者以赝品李代桃僵,事情闹上了法庭、惊动法国公使、登了报纸,最终仍不了了之。
镶嵌龙纹鼎 春秋晚期 1923年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出土 上海博物馆
后来又有德国商人与北京古董商祝续斋欲竞价购买,最终在1932年,一位名叫卢丰年的古董商以时银29万元的高价购去这批古物,结束了这场持续多年的夺宝大战。
这批青铜器被秘密运往北平,藏进大德通银号。在多方紧盯下,卢丰年不敢轻举妄动,这批青铜器在大德通银号一藏就是15年。在京城藏匿了十几年后,这批珍宝的所有者终于按捺不住寂寞,1947年又悄然将其带入上海。随后,上海著名的大古董商、雪耕斋的老板张雪庚趁战局动荡之际,谋划再次将它们偷运出国。
四虎蟠龙纹豆 春秋晚期 1923年大同市浑源县李峪村出 上海博物馆
1948年7月26日,17箱精心伪装的文物准备经江海关搭游轮启运纽约,报关单上写着“仿古品”字样。
上海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从古玩市场中得到古董商大规模搞文物出口的消息后,多次奔走呼吁,终于取得了检查海关出口文物的权利,扣留了这批文物,342件古物中只有3件仿制品,浑源李峪出土的文物赫然在列。工作人员顶住来自多方面的压力与威胁利诱,一直坚持到上海解放。
解放后扣押在海关的这批青铜器就移交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李峪青铜器成为上海博物馆最早的藏品之一。
后来有学者认为,16年前从浑源买走李峪青铜器的卢丰年,便是此次文物事件的幕后主人卢芹斋。而张雪庚正是卢芹斋多年的合作伙伴。
展览名称:浑源彝器回乡暨《诗经》中的青铜器特展
展览时间:12月25日——2019年3月6日
展览地点:大同市博物馆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胡璐董峻)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于2019年4月29日开幕。北京市副市长、北京世园会执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