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写教案
摆脱教案抄写、教参束缚的过程,就是语文老师腾飞的过程。你会发现语文的天地无比宽广,深入的钻研无比有趣,你在大量的阅读后逐渐接近真理的本质。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不仅仅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而是教学的管理部门,要用未来的眼光看教师,真正去提高教师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
王娅莉
功夫在案外
教师
写教案,大概是老师逃不掉的责任。先说说写教案的几种原因:
第一,为了应付检查,这是大多数老师写教案的出发点。因为教育部门在考核老师的工作时,检查教案次数最有威慑力。第二,为了上课方便,这一般是刚入职的教师写教案的原因。因为对教材不熟悉,必须要把一些信息提前写下来。第三,为了记录思考的过程,这一般是很有经验的教师。目的是为了上课思路更清晰。
教案上一般写哪些内容呢?以语文课为例,如果我们随机抽取一些教案,会有如下发现:
首先,教学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基本上出自一样的教学参考书,内容大同小异。其次,教学过程中,包含着课文字词、作者背景、初读感知、朗读课文、精读某一段、探究学习、课堂练习、总结和作业。这一部分稍有差别。再次,现在很多学校要求写教学反思,教案上就有老师对自己这节课上得好不好写上几句。只有少部分能够深入思考。
哪一类教案是最没有价值的呢?对于入职多年的教师来说,最没有价值的是把字词、背景以及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写下来的教案。哪一类教案是最有价值的呢?是记录了重要的教学资料,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有清晰的设计思路,有货真价实的反思的教案。但这种教案有没有可能每天写?不可能。因为要写出一份这样的教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思考,而对于工作繁忙的教师来说,每天都写精细而实用的教案,除非是不吃不睡。
当了多年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自己写过多年教案,也检查过多年教案,我发现,如果是为了应付检查,不作假、不照抄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特别是数备课次数来检查教案,只能作假。一些善于思考的老师,教案往往写得简单;一些应付检查的教案,反而整齐详细。为什么呢?善于思考的人不需要把简单的知识写在本子上,只需要记在脑子里。
我曾经在检查教案这件事情上进行过改革,年轻教师写教案,但不许抄袭,老教师只写教学提纲,做读书笔记。几年的尝试,发现教案写得简单,教学反思写得详细作用更大。特别是对于老教师来说,做知识传送带,把大量时间用来抄写无效的信息,对自我成长有什么好处?教学反思比教案更重要,能够促使一个人观察自己和学生的行为,往自我完善的道路上走去。
在写教案的过程中,在我看来,对语文老师危害最大的就是教师用书。有了教师用书,不需要去揣摩作者的意图,不需要去思考课文的主题,不需要怀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一篇仅有几千字的解读,很可能成为讲课的唯一依据。
渐渐有了一点读书的经验后,我发现教师用书属于碎片化阅读,有不少论文出自某个专家的只言片语,有不少论文缺少学术的思维。这种阅读,看似为写教案腾出了时间,其实大大消耗了教师的时间,这会导致我们教书十几年后还不能独立解读课文。
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读书会怎么样呢?我曾经憧憬过一种理想的语文课备课方式:
首先,大家不需要为应付检查而写教案,而是为了课堂的需要写一点东西,可以做读书笔记,可以写下水作文,可以列教学提纲,可以写学生的情况。
其次,备课组会议成为读书会、研讨会。大家分享各自所读的书,交流自己研究的专题,人人都可以谈对课文的看法。
再次,每个人都把教学的思考写成随笔、叙事、论文、反思、课例,而不是干巴巴的教学过程。
新闻推荐
规制霸座,明确自助行为,保护患者个人信息 解析民法典合同编和侵权责任编草案二审稿五大亮点
根据民法典编纂工作计划和安排,12月23日开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继续审议民法典合同编草案和侵权责任编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