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遭父母家暴的小女孩,该往何处去?

济南时报 2018-12-25 14:13 大字

□本报评论员 熊苗

“深圳小女孩遭父母家暴殴打视频”从22日在网上扩散开后,引发极大关注。动辄抽耳光、拿扫帚抽打、拉拽头发、推倒在地……视频中父母的暴戾令人不寒而栗,小女孩业已形成的麻木令人心疼。

目前当地公安和妇联已经介入。看起来是个案,但谁也不能说,在其他没被摄像头拍到的地方,就没有这样的家暴行为。解析这种湮没于千千万万普通家庭下隐藏的问题,解剖这对父母举动的深层次原因,或许对我们从根本上预防这种对孩子的家暴,具有重要意义。

看到这样的视频,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剥夺他们的监护权,这样的人不配为人父母。正义感使然,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只是一则过不了两天甚至过不了几个钟头可能就会被其他热点所覆盖的新闻;对小女孩来说,却是她的一生。

这样说并不是减轻其父母的罪责,而是回归现实。如果离开父母,现有的社会机构能给她更好的成长环境吗?或许没有打骂,但一定是小女孩想要的吗?“目前来看,孩子对父母依恋的程度还是很高的”,无论如何,这是人的天性使然。所以,解析这对父母家暴的原因,对父母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分析这对父母还有没有被“挽救”的可能,或许是更实际的做法。

对原有破碎、不健康的家庭环境进行重建,相比当下在舆论压力下直接剥夺监护权,其实是更难的做法。这需要当地妇联等相关方和参与的公益机构持续跟踪,付出足够多的心力。但可以确定无疑的是,这对小女孩来说,一定是最好的。

视频中孩子父亲穿着美团工作服,经调查为美团已辞职的前员工,美团因此也发表声明,美团及美团公益将提供帮助。正如其声明的标题,“孩子别怕,这世界还有爱”,希望这世界的爱更持久,各方能设身处地站在小女孩的角度为她考量,尽最大努力让她能够得到父母健康的爱。

在这起个案里,有一个细节也不得不被提起,即视频是怎么曝光的。据报道,孩子父亲曾在其牌友的手机上登录过家庭监控APP。视频正是牌友从APP上截取的。关于证据是否合法,爆料人是否侵犯了他人隐私权的问题也引起了广泛争论。从最初动机来说,爆料者私自登录他人账号的行为涉嫌侵犯隐私权。但最终视频被爆到网络的动机,又是出于维护孩子健康的正义感。具体这名爆料者的行为该如何界定,目前司法界也有争议。对公众来说,这也是可以通过个案普法的一个契机。

爆料者最好的做法,应该是发现暴力行为后报案。但换个角度看,引发舆论关注后,引起当地警方重视程度无疑会更高。有种声音就认为,这种视频报案后或许是以对父母的批评教育告终。这也反证了整个社会对家暴、虐童行为的认知度和重视度仍然有待提高。

这次家暴案例的坐标地为深圳,各方面的制度配套体系在全国也应属前列了。当地如何让“受伤”的小女孩得到妥善监护,是压力和挑战,同时也可为其他地方提供借鉴。

新闻推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据新华社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明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做...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