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新闻> 正文

从“先生产、后生活”到“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帐篷变“别墅”

安徽工人日报 2018-12-24 06:24 大字

1978年1月,我通过河南油田招工被分配到采油厂长输大队输油站工作,即现在的魏荆输油管道。由于当时油田正处在勘探开发“先生产、后生活”会战时期,那时住的是帐篷、板房、临时房,标准的干打垒,地铺一排七八个人挤在一起。

酷暑盛夏,别说空调,就连电风扇也没有。蚊虫叮咬加上闷热,每晚摇着一把扇子,不到深夜根本无法入睡。冬天,风呼呼地刮,无孔不入地往帐篷里钻,冻得让人蜷成团儿,整夜暖不热被窝。就这样,第二天上班照样精神抖擞,浑身像有使不完的劲。

1978年到1987年,我在输油小站住了10年帐篷。虽说那时生活苦、条件差、文化生活单调,但我年轻,身体好、能吃苦、上进心强,一心钻研技术,对生活上的困难根本不在乎。

我们住的帐篷虽简陋,但大家很注意卫生,每个人的床铺干净整齐,被子叠得有棱有角。工作之余,大家在一起叙家常、下棋、打扑克,趴在床上写家书,每天过得有滋有味。

1992年以后,魏荆管道输油生产平稳运行,企业在不断加快生产设施更新改造,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加大“三标”(标准化站队、标准化班组、标准化岗位)和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力度,输油小站建起了平房,开设了文体活动室,职工的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1998年魏荆管道归属中石化集团公司后,企业大力开展站场生产设施自动化和后勤服务保障建设。员工住的公寓楼造型别致,外观漂亮,犹如别墅。室内统一配备了空调、电视、洗衣机、热水器等,员工到输油站上班,只用带换洗衣服就行了。

近年来,公寓开通了网络,员工足不出户就可上网工作学习、交流娱乐。输油站成了员工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加油站。

4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经过岁月的洗礼,变成两鬓斑白的中年人。这么多年,我干过输油工、通信工、消防工、锅炉工、油品化验工,手握5个上岗操作证,转换过5个输油站。我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了22年班组长,被聘为输油技师,发挥着输油生产顶梁柱和传帮带的作用。

看到企业日新月异的可喜变化,看到员工工作、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即将退休的我无比欣慰和自豪。

新闻推荐

中组部人社部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 定期奖励比例向一线工作人员倾斜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日前,中组部、人社部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工作的基本原则、条...

 
相关新闻